• 73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04
第3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
中共江西省委员会
五十年前,毛主席亲自领导了伟大的秋收起义,并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它为我党我军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斗争经验和革命传统。
全国解放不久,毛主席亲笔给各革命老根据地人民写下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光辉题词。在纪念毛主席亲自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十周年的时候,缅怀毛主席在井冈山的伟大革命实践,重温毛主席的亲切教导,更加激励我们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一切行动听党指挥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亲自为工农红军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第一条就是“行动听指挥”。
为了保证军队的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主席亲自组建红军教导队,给部队上政治课,反复向红军战士阐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地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来教育全党、全军。毛主席在红军中建立和健全了党的领导制度。在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主席亲自主持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成立党小组,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营以上建党委,全军成立党的前敌委员会,毛主席亲自担任书记,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毛主席还对王佐、袁文才两支地方武装进行了根本改造,经常抽出时间给战士们讲课,反复说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性质和任务,同时派遣一批红军干部到这两支地方武装中担任党代表,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终于使这两支地方武装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毛主席制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毛主席的指示,通过各级党组织,化为战士的自觉行动,使工农红军形成统一的意志,步调一致,毛主席指向那里,红军就打向那里。这就是工农红军在极其艰难困苦条件下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在毛主席的教育下,党指挥枪的原则,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高度纪律性,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红军指战员心中。工农红军无限信赖毛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同一切妄图破坏党指挥枪的原则,脱离毛主席的领导、违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行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机会主义分子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一九二八年八月,红军攻下了湖南的酃县。执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根本不考虑当时形势,不顾毛主席亲自主持的永新联席会议作出的红军不去湘南的决议,强迫红军去湘南,并吹嘘这是“绝对正确的方针”。红军广大指战员坚持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反对去湘南,坚持井冈山的斗争。杜修经火冒三丈,拿大帽子压人,猖狂地指着鼻子责问反对去湘南的同志:“你们到底听谁的?”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激烈的斗争面前,红军指战员不怕威胁,不怕高压,坚持一切行动听毛主席的指挥,针锋相对地回答杜修经:“我们听毛泽东同志的。”
一切行动听党指挥,一切行动听毛主席指挥,这就是井冈山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是我军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到现在五十年来的优良传统。
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就是井冈山军民在极端艰苦、残酷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
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纵横不过五百里,作为红军最大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的时候,正规红军只有近千人,七百来支枪,真是人少,枪少,地方小,而且处于白色政权的重重包围之中。根据地不仅常常遭到比红军多几倍以至十几倍的敌军的“围剿”,时时遭到地主武装的侵袭,而且受到敌人残酷的经济封锁。敌我力量之悬殊,环境之险恶,战斗之频繁,生活之艰苦,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罕见的。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毛主席以马列主义的高度洞察力,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看到了“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毛主席彻底批判了害怕敌人,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主张,批判了对中国革命悲观失望的论调,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高瞻远瞩地预见中国革命的高潮就将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在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广大农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军队,准备干部,建立政权,使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波浪式推进,坚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发展壮大人民军队,逐步削弱以至最后消灭敌人,中国革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毛主席的伟大教导,给予井冈山军民革命必胜的信心和无敌的力量。井冈山军民不为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不为革命力量的暂时弱小而气馁,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屈服。他们“下斗争的决心,有耐战的勇气”,奋不顾身地和敌人作斗争,以梭镖加土枪,打败优势的敌军,一次又一次粉碎白匪军的军事“围剿”。一九二八年八月底,湖南、江西两省敌军四个团,乘我红军主力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妄图一举摧毁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红军部队不足一个营。面对强大凶恶的敌军,井冈山军民没有丝毫退缩,“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山下,赤卫队、暴动队四处袭击敌军,断交通,截辎重,拖住敌人的腿。山上,全体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参战,修工事,背粮食,在敌军必经之路上埋下十里竹钉阵。八月三十日,敌军向黄洋界哨口发起总攻,守山军民英勇抗击,军民们一连打退敌军四次冲锋,杀得敌人溃不成军。“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我军以不足一营兵力打败敌军四个团,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辉煌胜利。
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井冈山军民就是以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勇气概,灵活地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对敌斗争中连战皆捷,创造了烁古耀今的不朽业绩。
军民一致,官兵一致
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上午,在明媚的宁冈尤江河畔,井冈山军民一万多人,肩并肩,手携手,集会庆祝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的胜利会师,庆祝红四军成立。下午,满怀胜利喜悦的红军全体指战员,又和农民肩并肩,在田间一起耘田。军民们亲密无间地一边劳动,一边谈心。看到工农红军一心为工农,农民们高兴地唱道:“日落山头又起山,红军来到井冈山;井冈人民得幸福,从此再不受苦难。”红军战士们立刻和了一首山歌:“一棵大树万条根,红军百姓一家人;红军如鱼民如水,鱼水那得片刻分。”这种军民亲如一家、官兵情同手足的新型关系,就是毛主席身体力行、亲自倡导的结果。
在井冈山的广大农村,一直传诵着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心心相连的生动故事。毛主席经常访贫问苦,和穷苦农民促膝谈心,通俗易懂地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毛主席亲自为翻身农民写过分田牌,带领战士们办红色圩场,和群众肩并肩一起劳动。毛主席送棉衣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在今天,棉衣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但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却象是无价的珍宝。一九二八年的冬天,毛主席身穿单衣,顶着刺骨的寒风,爬山越岭,到各地指导工作;深夜,毛主席常常在一根灯芯下办公到鸡叫黎明。为了抵抗冬夜的寒气,毛主席就把毡子披在身上。过了不久,部队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发下了新棉衣,毛主席也领到了一件。但他看到房东、贫苦农民谢槐福全家没有棉衣过冬,就脱下自己的棉衣送给老谢。红太阳照亮了井冈山,毛主席的关怀温暖了千家万户。井冈山人民无限深情地高唱:“北斗星,亮晶晶;毛委员,爱人民;一片爷娘心,恩情说不尽。”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是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人,但是在生活待遇上,坚持和战士们一样。他和红军战士同吃五分钱的伙食,餐餐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严冬腊月,和战士一样,身穿两层单衣,脚穿一双草鞋,床上铺稻草,盖一条薄薄的毯子。行军打仗、运粮食,也和战士一样,凭着两条腿,翻山越岭,渡江涉水。在黄洋界的不远处,至今巍然挺立着两棵檞树。当年,毛主席和朱德同志带领红军战士翻越羊肠小道挑粮上山时,常常在这两棵树下休息,毛主席、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亲密无间。
在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下,井冈山军民自觉实行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一个样,没有人来压迫人。”这首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传唱一时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新型关系。在红军内部,官兵之间,只有职务上分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兵尊干,干爱兵,红军部队象一个温暖的革命大家庭。平时,红军分兵发动群众,帮助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搞生产。红军每到一地,群众热情相待,腾房子,筹军粮,护理伤病员,踊跃参军参战。战斗一打响,赤卫队、暴动队,协助红军上前线打敌人,妇女们挑水做饭,少年儿童站岗放哨。这种军民一致、官兵一致,阶级友爱,团结战斗的精神,把革命根据地建设得如铜墙铁壁,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井冈山的斗争是十分艰苦的。国民党反动派不但经常进行军事“围剿”,而且在根据地四周,层层步哨,密密罗网,使红区白区几乎完全断绝贸易。在根据地内,“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有时真是到了极度。”在一段时间里,“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其他更不必说”。在红军部队,“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
面对敌人残酷的封锁,毛主席以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教育军民,同时,以身作则,带头吃苦,为井冈山军民树立了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光辉榜样。为了节约用油,毛主席总是点一根灯芯,通宵达旦地工作。同志们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把打土豪缴来的一盏马灯送给毛主席,但毛主席办公时从来不用它。就是在一根灯芯的昏黄灯光下,毛主席挥笔著雄文,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毛主席居住过的茅坪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万里征途。
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光辉榜样,极大地鼓舞了井冈山的军民。冬天,没有棉被盖,他们就钻在稻草堆里过夜,有时实在冻得睡不着觉,就起来练刺杀,挖壕沟,跑步,或者围坐在火堆旁唱歌说笑,度过寒夜。在如此菲薄的物质生活中,战士们却豪迈地高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是多么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根据地的军民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刻苦精神,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粉碎敌人的封锁,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没有盐吃,井冈山军民开展群众性的熬硝盐活动。缺乏医疗器械和药品,医务人员虚心向当地草医草药师学习,采用民间流传的“土药方”,用石灰水和草木灰水来代替酒精消毒,削下青竹皮碾成粉末代替消炎粉。他们漫山遍野采集中草药,自制成各种丸、膏、散代替西药。缺乏枪支弹药,红军用榔头、铁砧、风箱等最原始的工具办起了军械处,收集敌军丢弃的坏枪坏炮,修修补补;收集废铜烂铁,自制土炸药,一批又一批送往前线。
井冈山的革命传统是毛主席亲自培育的,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浇灌出来的。岁月流逝,越发磨洗出井冈山革命传统的夺目光辉;刘少奇、林彪、“四人帮”的仇视、破坏,更加显示出井冈山革命传统的可贵。今天,井冈山儿女牢记毛主席的亲切教导,继承发扬井冈山的革命传统,一切行动听从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指挥,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勇气概,抓纲治国,把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一大的胜利召开。
井冈山的革命传统永放光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