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用平定速度赶昔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12
第1版()
专栏:短评

用平定速度赶昔阳
能不能加快步伐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河山面貌?平定县的经验给人们很大启示:只要真心学大寨,大上快变并不难。
平定为什么变得那样快?一个重要原因,是昔阳县南垴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锁寿被派到这个县当县委书记。李锁寿同志有特殊本事吗?没有。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从南垴到平定,都是念的大寨这本经。”他到平定之后,首先整顿了县委“软、散、懒”的领导班子,建立了一个路线正、作风好、干劲大的硬班子,对修正主义敢顶,对资本主义敢批,对懦夫懒汉世界观敢斗,敢于吃大苦,流大汗,带头大干。一句话,就是第一把手带头学大寨,短短一年,平定面貌大变。
各级党委是带领群众学大寨的火车头。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速度的快慢,就看这个“火车头”是多拉快跑,还是慢慢腾腾;就看县委领导班子是真学,还是假学,或者是半真半假地学。真学真干,才能大变快变。
有人说:“昔阳已经干了十多年,我们学大寨还没上路,何年何月才能赶上大寨、昔阳?”平定的经验就是一面镜子。平定和昔阳是邻县,过去路线不对头,没有认真学大寨、赶昔阳,面貌改变很慢;如今,路线对了头,一年面貌大变。它的经验可贵之处,就在于给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搭了桥,用活的榜样给人们以信心:对大寨经验只要真学真干,照平定的样子干,加快速度并不难。正如一位到平定参观的同志所说的:“看
了平定,心里很不平静,触动了自己的思想,治好了右倾顽症!”
一些后进地区的领导同志,不从自己领导上找原因,总是往客观上推,怨天不帮忙,怨地不打粮。有人说,他那里是“多灾低产县”。这是什么含义?是这里比别的地方特别“多灾”?还是在用自然原因掩盖工作上的问题?这很应该查一查,低产不一定由于“多灾”,常常主要是领导原因。
平定的经验,李锁寿的干法,特别值得一些县的一、二把手注意。有些同志在一个地方领导多年,看不到广大群众大干快变的迫切愿望,年复一年混时光,甚至一混十几年,山河依旧,面不改色,看着群众还有不少困难而不感到不安。这样的领导尽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