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党交给我千斤担,我要使出万斤力!”——记共产党员、原“硬骨头六连”连长林依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13
第1版()
专栏:

“党交给我千斤担,我要使出万斤力!”
——记共产党员、原“硬骨头六连”连长林依平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怎样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完成党交给自己的重任?
“党交给我千斤担,我要使出万斤力!”
六年前,共产党员林依平同志开始担任“硬骨头六连”连长时,用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向党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最近,我们到六连采访,干部战士给我们讲了林依平同志很多动人的事迹。这些事迹虽然和六连老前辈的英雄业绩相比,显得那样普普通通,然而,林依平十三年如一日,忠诚党的事业,为建设“硬骨头六连”这支英雄连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崇高思想和勇挑重担、忘我战斗的革命精神,同样是十分感人的。
“连队也是我的家”
“先说林连长调离连队前的一件事吧。”战士们的话匣子从这里打开了。
那是今年六连命名十三周年后的一天。
“连长要探家了!”干部、战士象听到新闻一样,谈论着这件事。
可是,眼看要上车了,偏偏不见连长了。通信员周厚清挨班找个遍,都没有。哪里去了呢?
这时,操场上传来阵阵“杀”声。熟悉连长的小周,一下子听出了连长的声音,便寻声赶去。果然,连长满脸汗水,一身泥巴,正在专心致志地给新战士教刺杀,做示范。看到这情景,小周心头一热,泪水模糊了眼睛。他上前一把抓住连长的手,埋怨道:“昨天说得好好的,给你买了票,今儿个都啥时候啦,你也不急?”
其实,连长的心里也急,可急的不是探家。
华主席、中央军委关怀六连,号召全军学习六连,这是多大的鼓舞和鞭策啊!虽然自己要调离连队去担任副营长了,但作为在六连战斗了多年的一名老战士,一个共产党员,党交给的担子还不能放下,还有多少比探家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呵!
当时,小周还不知道,林依平已把车票悄悄退了。
这样的事,在林依平来说,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前年一月,林依平的爱人生病,上级考虑他两年没有探家了,批准他回家照料一下。但是,当时连队接受了打坦克训练的先行任务,他想到这是个新课目,自己也缺乏这方面的组织指挥能力,就把假期推迟了。打坦克训练结束后,组织上催他探家,突然又接到要在六连召开打坦克训练现场会的通知,他又决定不走了。第三次买好了票,遇上连队外出执行任务,他不声不响又到火车站退了票。第四次拿着东西正要走,地方邀请他参加一个会,他把东西一放,按时赶到了会场。从一月到七月,探家的事一连推迟了四次。八月,他正带领全连在钱塘江搞武装泅渡,家中拍来了电报,说他小孩有病。林依平想:“连队还有这么多的‘旱鸭子’过不了关,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去处理私事呢?”他把电报往口袋里一塞,仍然带领战士苦练水上硬功夫。
林依平入伍以来,十四个春节都是在连队同大家一块度过的。有一年,连里有意安排他回家过个春节。可到了年根上,林依平听说部队要千里拉练到某地执行任务,说啥也呆不住了,决定提前归队。妈妈着急地拉着他的手,说:“今年是全家大团圆,等几天再走吧。”林依平望着妈妈说:“部队有战备任务,我咋能丢开不管,在家安安稳稳过年呢?”第二天,林依平冒着大雨出发了。村里有位老大爷见了,感动地说:“孩子,人家过年往家赶,你咋冒着大雨往外走?”林依平笑着回答说:“大爷,连队也是我的家呀!”说完,便消失在雨雾之中……
听着林依平爱连如家的故事,我们十分感动。但心里也同时在想:林依平入伍后,家里有很多具体困难,难道他就真的不想家吗?“想,咋能不想呢?”林依平给我们谈起这个问题时,诚恳地说:“旧社会,我家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奶奶领着叔叔讨米要饭,父亲十二岁就给人家扛大活……现在,全家过上了好日子,虽说眼下有时有点困难,但比起过去,那还是在蜜糖罐里。再说,有党的关怀,那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要是光想着自己的坛坛罐罐,慢慢地,心散了,劲松了,那就非被这些坛坛罐罐压趴下不可,党交给自己的重担又怎么挑得起呢?”
“把全部汗水洒在党的事业上”
没有见过林依平的同志,可能以为,“硬骨头六连”的连长嘛,一定是膀大腰圆,决不会想到他是个身体单薄的人。然而,就是他,在一九七○年的一次国防施工中,带领全连战士,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征服了鹰咀山。
鹰咀山,山高坡陡,地质复杂。施工开始不久,就出现塌方现象。为了保障安全施工,战胜塌方,林依平铺盖一卷上了山。他饭顾不上吃,觉顾不上睡,没明没夜地干。紧张的施工,使他的老胃病常常发作。但他一声不吭,坚持战斗。
一天,连续跟班作业十六个小时的林依平刚准备出洞,第三作业班长周绍礼突然报告,出现一排哑炮。林依平冒着危险,转身进了洞。哑炮排除后,他把各作业班长找来,开了个现场会,总结经验教训。这时,战士们见他脸色苍白,汗珠一个劲往下掉,知道他胃病复发了,关切地劝他回去休息,可是他硬要带着第四班再一起干。战士们看他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再也忍不住了,硬把他拽了回去。谁知道,同志们前脚走,他后脚又追了上来……
六连出色地完成了施工任务。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林依平的体重下降了十八斤。
有人曾问过他:“你这样拚命干,难道不累吗?”
“累是累啊!但一想到革命前辈用鲜血染红了六连这面战旗,我们作为六连的新一代,吃点苦,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共产党员应该把全部汗水洒在党的事业上。”
“把全部汗水洒在党的事业上!”林依平同志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意志,以革命加拚命的硬骨头精神,完成党交给的一切任务。
一次,野营拉练途中,林依平左腿上突然长出个疖子。没隔两天,就肿得好高。他不吭一声,咬着牙,坚持着。一天,昼夜急行军一百五十里之后,林依平的腿象灌了铅似的,站不起来了。卫生员见鲜血顺着他的裤脚往下滴,赶忙挽起一看,只见疖子早已溃烂,脓血把绒裤和衬裤粘在一起了。他正准备打针包扎,响起了冲锋号。这时,林依平二话没说,拔起路边一把草,往左腿上使劲一扎,挣扎着站起来。战士们上前拦他,他坚强地说:“咱们六连的老一辈,那一个是软骨头?!比起他们,我这又算得了什么。”说完,大喊一声:“跟我来!”便冲上了山头高地。
“把每个战士都炼成钢,锻成材”
林依平爱兵的故事,也是感人至深的。
一个冬夜,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林依平在营部开完会,匆忙赶回连队。他跑遍每个班,关好门窗,给熟睡的战士掖被子,盖衣服。回到连部,发现通信员小刘只盖一床被子,就把自己的大衣给他盖上。小刘一觉醒来,觉得身上暖烘烘的,一看是盖着连长的大衣。他赶紧爬起来,拎上大衣蹑步来到连长的住房,顺着门缝看到连长还在学习,不由心里一热,泪珠从眼角里滚了出来。多好的连长啊!小刘一直等到林依平躺下,把大衣悄悄地给他盖上,才离开。可第二天一早,当小刘被起床号惊醒时,发现连长的大衣还是盖在自己的身上。
其实,这并不奇怪,对林依平来说,这类事情太多了。他时刻都把战士放在自己心上,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战士有了病,他把病号饭端到床边;战士家庭遇到困难,他主动关心,帮助解决;新同志拆洗被子不会缝,他手把手地教,一针一线缝好;当战士落水、投弹失手的关键时刻,他四次冒着生命危险奋勇抢救……
林依平爱兵,不只是在生活上,更重要的是在政治思想上。他常说:“党和人民把一个连队交给了我们,这百十号人都是革命的宝贵财富,不仅要关心爱护他们,还要精心培育他们,使他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大熔炉里,炼成钢,锻成材,接好革命的班。”
新战士刘亚平,吃苦精神差一些,林依平有意让他参加教导队磨练。当小刘结束训练,准备乘车回连队时,突然接到林依平的一封信。拆开一看,原来是连长画的一张行军图,要求他按规定的路线徒步行军,准时回连。小刘明白连长的意思,高兴地踏上了归途。
理论骨干李洪斌,看书学习是连里拔尖的,党支部打算树他为标兵。林依平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他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他多次找小李谈心,要小李在改造世界观上下功夫。一年后,小李在思想革命化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才被连里树为学习标兵。
刺杀标兵饶耀强,全团数得着,而林依平仍在想法找他的“弱点”。对刺中,他有意露出破绽,让小饶刺中几枪,终于体会出小饶突刺缺乏狠劲,力量不足。在连长的指点下,小饶每天对着砖墙搞“突刺”,练狠劲,天长日久,把墙捅了个大窟窿。后来,他参加全师比赛,第一枪就把对手刺倒在地,获得了第一名。
林依平关怀培养的何止这三个人,全连一百多个战士,每个人的成长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浇洒着他辛勤的汗水。
“认准的路,打破脑袋也要走到底!”
要加速连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并不会一帆风顺。林依平带领连队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一九七五年冬天,六连战备训练正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吹来一股阴风。“四人帮”及其爪牙诬蔑六连是“单纯军事观点的黑样板!”“只知道反侵略,不知道反复辟!”有的战士好心地劝林依平:“连长,正在风头上,可别老母猪钻进玉米地——寻着‘棒子’吃。”
训练究竟要不要搞?我们为保卫祖国练兵,究竟有什么错?他们给六连扣那么多的帽子,是想干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在林依平的心头翻滚着。他想:“农民不种田怎么打粮食?工人不生产怎么造机器?革命战士不搞训练,又怎么能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那些天,他那盏小油灯,常常亮到深夜,林依平象往常遇到问题一样,在毛主席著作里寻找答案,汲取力量。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誓言:“过去,六连的老一辈没有在敌人刺刀面前吓退半步;今天,不管帽子再多,风险再大,肩上带兵打仗的担子不能放。就是豁上连长不当了,也要照毛主席的教导办。认准的路,打破脑袋也要走到底!”
一天,上课的号音响了,林依平带着全连走进了连史室。桌上,摆着战士刘学达家祖孙三代盖过的破棉被和讨饭用的竹头碗,大别山的老贫农赠送的“百衲衣”,还有那一份份战士家里寄来的“苦情帐”……林依平深情地望着大家,抚摸着当年六连坚守宝塔山获得的那面鲜红战旗,说:“我们的天下是革命前辈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可是,今天却有人要我们放下枪,叫穷人再过苦日子,我们能买他们的帐吗?”
“不能,决不能!血染的战旗,我们一定扛到底!”战士们气壮山河的怒吼,似团团烈火,融冰化雪,驱散妖雾。六连的训练场,又出现了火热的场面。“四人帮”不准提“打仗”的字眼,他们就把“要准备打仗”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把战备训练抓得紧紧的。叛徒江青要她的爪牙耍大刀,做表演,指令部队练兵照着样子做;六连就针锋相对,反对花架子,提倡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军事训练。
六班是全连打坦克训练先行班。一天,班长郭宝贵向连长汇报:“经过训练,全班战士都能在五十秒内埋好地雷。”林依平一检查,发现地雷都埋在松软土质上。他指着路边一块比较硬的土质,对六班长说:“在这里再试试看!”结果,两分钟过去了,雷还没埋好。郭宝贵脸红了。
过了几天,郭宝贵又找到连长:“全班埋雷速度提高到一分半钟。”连长检查以后,对六班长说:“打壶水来”。六班长提来水,正感到莫名其妙,只见林依平在每个埋好的雷上浇了点水。结果,没有填埋扎实的,陷成个坑。郭宝贵的脸比上一次更红了。
“打仗,要想到各种情况。打仗的时候,我们不能给老天爷下命令,叫它不下雨。要是下起雨,象今天埋的这雷,不就暴露了?”林依平望着六班长,严肃地说:“训练的标准,要经得起战争的考验!”
粉碎“四人帮”以后,不少人问林依平: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你们是怎么顶住的?林依平说:“任凭风浪起,我有主心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呵!”(附图片)
 本报通讯员
连长林依平(右)在行军途中帮助新战士扛枪,鼓励新战士苦练铁脚板。 新华社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