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瑶家山乡育苗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13
第2版()
专栏:

瑶家山乡育苗人
广西全州县咸水公社古留大队教师赵业明,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高中毕业后,一九七三年被派到全州、兴安、资源三县交界的老鹏岭瑶族山区教书。这里山峰层叠,人烟稀少,十三户瑶族人家散住在九处。为方便瑶家子女上学,他采取巡回教学的办法,使二十一个适龄儿童全部入了学。
老鹏岭过去从来没有正式办过学校。瑶族人民看见共产党、毛主席派来了老师,非常高兴。老贫农盘贵熊腾出自己的堂屋做教室。赵老师也睡在盘贵熊家的火楼上。
过去,老鹏岭很少有山外人进去,孩子们刚看见赵老师,老远就躲起来。他便挨家挨户串门,和孩子们一起砍柴,一起扯猪草,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由于语言不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赵业明便向盘贵熊大伯学瑶语,一个一个地学课本上的单字,学会了再教学生。在贫下中农耐心帮助下,半年时间,他基本上学会了瑶语。
过了一段时间,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赵业明带领学生跟贫下中农一道打土墙,砍树条,割茅草,剥杉树皮,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砌好了两间教室,学生可以坐在教室里学习了。
遵照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教导,赵业明分别在贵竹坪和水尾设立了两个教学点,实行巡回教学,三天一巡回。两个教学点相隔十五华里,中间要翻五个岭,爬八面坡。一次,他在途中遇上山洪爆发,便连趟带游冲了过去,按时赶到学校。山区有野兽,蛇也多,特别是七、八月,有时走路都踩着蛇。贫下中农关心他,专门为他养了一只猎狗,保护他。
冬天山区大雪,有时一个星期也化不完,学生上学很困难。赵业明就用锄头将路上的雪挖开,等候在一些险陡的地方,将学生一个个接过去。有的学生体质差,实在不能上学,他就拄着木棍,把学生从家里背到学校,上完课又背回家。
毛主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赵业明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山区的教育。他请老贫农给学生讲述旧社会瑶族人民“竹笋充饥蕨巴当餐”的苦难生活,讲述解放后毛主席给瑶寨带来的幸福。他还找来大寨旧貌变新颜的图片给学生看,带领学生翻山越坳参观家乡的山山岭岭,根据生产队的远景规划,给学生描绘老鹏岭建设的美好前景。他请林场工人讲述老鹏岭的丰富森林资源,组织学生参加林场劳动,向工人学习松树的育苗、栽培和护理知识。通过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山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瑶乡的志向。他带领学生开了两亩旱地,在贫下中农指导下开展勤工俭学和学农活动。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赵业明每次巡教到教学点,学生早就坐在教室里等着上课,即便是冬天,气候那么冷,也很少有人缺课。在“四人帮”大肆吹捧交“白卷”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张铁生的时候,他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方针,坚持搞好教学。
瑶寨贫下中农看到瑶家后代茁壮成长,高兴地说:“有了他们,我们瑶寨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更有指望了。”
赵业明进老鹏岭四个年头了。他除了教书,还担任生产队会计、政治夜校辅导员。贫下中农把他看成自己人,队里的大小事都找他商量。
前年,一个同学给他来信,劝他进工厂。他回信说:为发展山区教育事业而奋斗,这是我最大的理想,也是我最大的幸福。我要在老鹏岭扎根。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