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一个范例——介绍山东省济宁地区组织邹西会战的几点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15
第3版()
专栏: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一个范例
——介绍山东省济宁地区组织邹西会战的几点经验
中共山东省济宁地委在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集中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邹西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高速度、高水平地大干快上,在两年之内完成的土石方工程量,超过了过去十九年的总和。
邹西会战区在南四湖以东白马河流域,包括济宁地区的邹县、滕县、微山、曲阜、兖州、济宁六个县交界处的二十二个公社、一千个生产大队、九十二万多人口。这里共有耕地一百四十多万亩,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平原涝洼,百分之二十是丘陵山区。长期以来,由于刘少奇、林彪、“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当地农田基本建设进展缓慢,总也冲不破小农经济的束缚,跳不出小打小闹的圈子,粮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会战前的近十年间,济宁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四点三,而邹西这片地方仅递增百分之一点四。一九七五年,全地区粮食平均亩产量上了《纲要》,而邹西还有近半数公社的粮食亩产量只有三、四百斤,仍然靠吃国家的返销粮过日子。为了彻底改变这里的后进面貌,济宁地委于一九七五年秋组织邹西人民,在纵横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牵动全局性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两年来,邹西人民共根治涝洼地三十八万亩,改造盐碱地三万亩,打机井三千七百多眼,扩大灌溉面积三十多万亩,建造大寨田五万亩。由于对纵贯南北、千年为害的白马河进行了治理,生产条件根本改变,有效地加快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步伐。去年,这里粮食平均亩产量一举超过全地区的水平,达到六百五十斤,比会战前的一九七五年增长三成以上。今年,又战胜了严重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七十七万亩小麦喜获丰收。
邹西会战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三条。
一是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以政治上的进攻仗带动生产上的翻身仗。邹西地区过去长期后进,就在于方向道路不端正。为了堵死资本主义的路,打好政治上的进攻仗,会战一开始,地、县、社层层建立起农田基本建设指挥机构,抽调了三千四百名干部组成了农业学大寨工作队。他们由各级负责干部带领,进驻到三百三十八个生产队,紧密联系农村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路线教育过程中,他们组织参加会战的干部和社员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学习华国锋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报告,层层办学习班,运用新旧对比、好坏对比等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自觉地抵制和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许多单位还以“学大寨学什么,批资本主义批什么,干社会主义干什么,领导班子整顿整什么”为题,开展群众性的大讨论,把农田基本建设工地变成了学习理论的课堂,革命大批判的战场,路线教育的阵地,领导班子革命化的熔炉。正当大会战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四人帮”刮起的一股反革命妖风吹到农田基本建设工地,胡说什么“搞基本路线教育是整群众”,“批资本主义是矛头向下”,“整顿领导班子是搞复辟”,“大会战是唯生产力论”。广大干部群众在会战指挥部党委的领导下,顶住了这股逆流,理直气壮地奋战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许多社、队还把一小撮兴风作浪的阶级敌人和查有实据的投机倒把分子,当作活靶子召开群众大会批斗,有力地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两年来,邹西地区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层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整顿,并且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充实调整领导骨干六百二十多人,大大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他们还动员返回外流劳力四千六百多人,组织起分散单干的工匠四千七百多人,收回多占的集体耕地一万八千六百多亩,出现了劳力回队、人心归田、车马务农的大好局面。
二是制订规划,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过去,邹西地区也治过山,修过河,改过洼,但由于农田基本建设缺乏规划,主攻方向不明确,今年挖河,明年填沟,后年又要改道,造成返工浪费,效益不大,挫伤了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济宁地委认真总结了这一经验教训,决心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大会战,从根本上改变邹西地区的后进面貌。他们组织有干部、技术员和群众参加的三结合调查组,对邹西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实地勘查,分别对丘陵山区、平原和湖滨地区制订出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在制订、实施规划过程中,他们强调:从社会主义大农业出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施工;坚持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内容、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为主攻方向,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洪、涝、旱、沙、碱综合治理;治水与改土同时并举,抗旱与除涝紧密结合,地上水与地下水充分利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安排,分期实施,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努力做到治一山成一山,搞一河成一河,改一洼成一洼;既提倡发扬共产主义风格,进行必要的协作支援,又严格执行人民公社现行的经济政策,实行出工记工,以工换工,合理负担,分期兑现。在会战中,邹西人民十分注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治理白马河工程就是突出的一例。白马河是南四湖以东的主要防洪除涝河道,全长六十公里,较大的支流有十二条。流域内包括邹县、曲阜、兖州、微山四个县的十六个公社、五十八万人口、九十六万多亩耕地。解放前,河道失修,水系紊乱,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翻开白马河近三百年的历史,遍是“惟夏秋水溢,余时一望皆枯”的记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治理过三次,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但由于治理标准很低,平均每年水旱灾害都在二十万亩以上。能不能驯服白马河,成了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邹西面貌的关键环节。济宁地委把治理白马河当作会战的主体工程,决心用最大的力量根除这一带的水旱灾害。白马河工程属于治理淮河项目,原计划分期治理,三年完成。按规划设计标准,需国家投资一千三百万元,而一九七六年仅安排了三百四十万元。照此,只能干很少一部分工程。面对这一困难,济宁地委以“邹西大会战,我们怎么办”为题,自上而下地展开了大讨论,大动员,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组织到了大会战中来。一九七六年初春,八万名治河大军,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群策群力地攻克了重重难关,仅用七十五天时间,保质保量地拿下了这一工程项目,一年完成了三年的任务。他们把原来标准很低的排水河道,建成了防洪排涝、引水灌溉、通航运输三位一体的兴利河道,可灌溉十五万亩土地,根除涝灾二十三万亩,可供上百吨的货轮通航行驶,可使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基地——兖州煤田免受洪水威胁。
三是扫除小农经济思想障碍,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邹西会战以来,每个冬春都有二十多万人上阵。他们南治山,北治河,共摆开了二百八十多个战场,其中千人以上的战场九十二个,有的多达上万人或数万人。凫山山脉周围二百里,大小战场绕山转,工程连片不断线;沿白马河两岸二百里,十四条支流同开战,三十多个治洼战场比着干,到处是大干的人群,沸腾的工地,火热的战场。过去搞农田基本建设,顾虑资金少,技术差,劳力紧,不敢铺大摊子,迈大步子;现在一搞会战,过去多次上马又下马的工程,一次竣工了;过去长期要干干不了的工程,一气呵成了;过去根本不敢想、不敢干的工程,一举拿下了。位于邹县高庄公社和滕县驿山公社交界处的洪山口,沟壑纵横,土薄石坚,支离破碎的“望天田”,象席片似的斜挂山口南北,天旱地龟裂,雨季水横流。年复一年,他们想干干不了,旧貌未改变。一九七五年冬,邹、滕两县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集中了八千人在洪山口安营扎寨,治山治水的硬仗越打越大,工程进展又快又好。经过两个冬春的艰苦奋战,把原来的两千七百五十一块零星地合并为二百三十三块大方田,在荆棘丛生的乱石窝里建成了四千七百四十亩大寨田。与此同时,还开辟果园七百五十亩。如今的洪山口,活象一个十分壮观的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露天展览馆”:从下往上看,层层梯田;从上往下看,片片平原。谁看了谁广开眼界,深受教育。邹西人民在实践中体会到,不破除小农经济思想,人们就开阔不了眼界,解放不了思想,搞不成大干的统一规划;不破除小农经济思想,就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能是你打你的,我干我的,各打各的小算盘,各搞各的小天地,弄不出什么名堂。总之,不破除小农经济思想,就树不起大干社会主义的思想,就创不成社会主义的大业,打不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大会战。
邹西会战的经验证明,集中力量搞会战,是广泛深入地动员全党大办农业的好形式,是卓有成效地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的好方法,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好途径,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很有益的启示:
搞会战,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同农田基本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打击资本主义势力,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搞会战,形成强大的社会潮流,有利于冲破小农经济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真正把农田基本建设当作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
搞会战,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有利于先进带后进,促进农业学大寨运动平衡发展。
搞会战,全党全民齐参战,有利于落实“全党动手,大办农业”的伟大号召,组织各行各业为普及大寨县贡献力量。
搞会战,有利于增长干部和群众的才干,造就一支又红又专、能打硬仗的建设大军。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