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真学大寨拚命干 条件再差也能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16
第2版()
专栏:

真学大寨拚命干 条件再差也能变
过去“滴水贵如油”的西藏尼木县,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全县耕地保灌面积已达到百分之七十多;去年粮食亩产过了“黄河”
地处西藏高原的尼木县,自然条件很差,全县平均海拔三千九百米,无霜期只有一百天左右。近几年来,这个县的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全县面貌大变。过去是“滴水贵如油,劳动人民苦又愁”,现在是“条条银河盘山腰,渠渠清水灌良田”,全县的土地可灌面积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保灌面积占到百分之七十多。高产稳产田的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生产条件的迅速改变,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去年全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四百二十多斤,比平叛改革时的一九五九年增长一点八倍,成为西藏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县。
解放前,在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尼木县的土地、山水等自然资源全部被三大领主所霸占。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粮食单产只有一百多斤。一九五九年,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广大农奴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尼木县的农牧业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对互助合作运动的干扰破坏和个体经济的束缚,尼木县的面貌仍然改变不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这个县广大翻身农奴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一九七○年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一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为农业学大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一年尼木县人民在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鼓舞下,开始迈出了农业学大寨的步伐。
“山高石头多,地小土又薄,交通闭塞无大路,羊肠小道迈不开步”,加上办社晚,集体经济薄弱,这些都给尼木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尼木县人民在这些困难面前,不坐等条件具备,不依靠国家支援,他们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新安排尼木河山。一九七○年冬到一九七一年春,尼木区四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投工三万八千多个,在普巴山腰里修了一条长达十二公里的水渠,浇地七千多克(一克相当于一亩)。这条水渠只用了国家支援的四百公斤炸药和一百把十字镐。
普松公社,地处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山沟里,全社三千二百多克土地,有四分之三不能浇水,多年来,这里的劳动人民眼看着山上的清清泉水白白流走。一九七二年尼木县委领导成员带领县、区、社干部和老农、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跑遍了十几个山头,查清了这里十几股雪水、山泉的来龙去脉,制定了修建水库的方案。建库地址海拔四千三百多米,气候恶劣,风沙弥漫。但广大翻身农奴蔑视这些困难,他们自带行李和工具来到库址安营扎寨,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只用了不到五分之一的投资,就修成了蓄水一百六十万方的水库,浇地六千多克。尚日区四个公社的翻身农奴,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副肩膀,用大锤、钢钎、铁锹等工具,在尼木河东岸的半山腰中,开挖了一条长达三十五公里的水渠,可浇地一万多克,开挖这条水渠只用了计划投资的十七分之一的钱。
尼木县的水渠,刚修成时大部分渗漏严重。他们坚持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利用草皮护砌渠道,渠道上游用粘土泥浆细水慢灌堵洞,防止渗漏效果较好,为国家节约了水泥,支援了其他重点工程建设。
尼木县各级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大的工程民办公助、小的工程社队自办的原则,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几年来全县建成的工程,共需投资一百七十八万元,其中,区、社自筹资金、劳动力、物资就占了总投资的百分之八十六。
尼木县人民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向大自然进军的伟大斗争中,表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们说:“困难再大,见了群众就害怕,山再高,群众挥臂就弯腰,水流急,就怕群众心眼齐,道路险,群众大干变通途。”库址位于海拔四千三百多米处的普松水库,开挖基础时,正值隆冬季节,雪花飞舞,寒风刺骨,严重缺氧,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民兵、青年,跳进没膝深的冰冷的水里,坚持大干十多天,没有一个人叫苦。民兵班长西洛,两腿冻裂出血,仍然坚持战斗,别人换他上来休息,他说:“不流点血流点汗,怎能学大寨!”大家豪迈地表示:“水库修不好,不下日穷山”。在修建普松水库时,群众把马车拆开,硬是用毛驴驮、人抬的办法,将两部马车的零件抬上了高山,去拉石头。广大妇女,坚决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在劈山修渠中,主动请战,承担重任。
劈山治水、改土造田的战斗,造就了一大批石工、铁工、木工、测量人员等农田基本建设的技术人材,他们在修建水渠、水库和筑路、架桥、建设小型水电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