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中共肇东县委恢复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接待群众来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16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共肇东县委恢复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接待群众来访
本报讯 中共黑龙江省肇东县委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去年十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就恢复了领导干部定期到公社接待群众来访的制度。每月十五日,县委、县革委会委员和县直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到自己蹲点、包片和开展基本路线教育的公社,接待群众来访,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广大群众对下去接待的干部说:你们定期到我们家门口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解决问题,真是毛主席留下的好作风,华主席领导的好干部哇!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中共肇东县委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就实行了县委领导成员到基层接待群众来访的制度。一九六六年以后,由于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这一制度没有坚持下去。一九七六年县委整风时,群众提出了恢复这一制度的要求。县委书记刘济民对群众的这一要求十分重视。他和县委其他领导成员一起重温了毛主席关于“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教导,决心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恢复县委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接待群众来访的制度。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接待群众来访,的确是一项密切联系群众的、切实可行的好制度。
一、为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创造了方便条件。县委副书记周玉岩分管县委常务工作,有时群众找他,他心里想着别的工作,听取意见和要求不够耐心,有时还有些急躁情绪;特别是不愿接触文化大革命中遗留的两派群众组织之间的问题。实行定期到基层接待群众来访后,每到这一天,他把全部精力和时间用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去年十一月十五日,他在肇东镇公社接待了九名来访群众,其中有五名因“四人帮”鼓吹“文攻武卫”,挑动武斗,受到了迫害,要求县委帮助解决。周玉岩耐心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他和来访群众一起揭露、批判“四人帮”煽动资产阶级派性、挑动武斗,妄图乱中夺权的罪行,教育他们把仇恨集中到“四人帮”及其推行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上。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来访群众十分满意,周玉岩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说:下去接待群众同坐在机关接待群众就是不一样,和群众更加息息相通,同群众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
二、能够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减轻群众上访的负担,有利于群众抓革命、促生产。西八里公社有两名社员,从一九七○年起,多次到公社和县上访,要求纠正成份。由于有关单位互相“踢球”,很长时间没有解决。县农林办公室副主任曹静波在“接待日”听取了这两名社员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政策规定,只用三天时间,就把分别悬了十五年、二十五年的问题解决了。由于领导下去就地及时解决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问题,今年一至六月,到县上访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一,到省、地上访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九十。
三、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促进了干部自身革命化。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李桂良兼任宋站公社党委书记。今年一月十五日,宋站大队第五生产队饲养员,向他反映了一名包队干部违法乱纪的事情,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干部手一长,我们心就散了。”老李思想上引起了很大震动。为什么一个过去自己认为是“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干部,却是一个违法乱纪分子?他发现主要是由于自己不了解下情,只凭“印象”、“感情”来看干部、用干部。李桂良立即召开党委会议,做了深刻的检查,并发动全体公社干部和包队干部,开展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整风,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干部革命化的制度。
四、便于调查了解情况,及时改进工作。今年二月十五日,工业二科副科长陈福祥在永胜公社接待了一名来访社员。这个社员对他说:咱县造的新式农具好是好,就是坏了修理不及时,你们应该想个法子。陈福祥回县后,马上召开各工厂负责人会议,学习华主席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重要报告,检查了支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后,从各工厂抽出三十二名工人,组成四个支农服务队,四十天时间,走了十八个公社、五百二十一个生产队,检修农具一百九十六台(件),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九个月来,中共肇东县委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到基层接待群众的制度,使群众提出的许多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从去年十月开始,到今年六月份,九个“接待日”,共有二百三十三人次下去,接待受理案件一百八十九起,就地处理了一百二十七起,交公社调查处理二十五起,转县直有关部门处理十八起,共处理了一百七十起,占受理案件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其余十九起已立案查处,基本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