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宁宝灾区的模范党员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06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宁宝灾区的模范党员干部
本报通讯员 安振英
宁宝(宁河、宝坻)重灾区在两月来的生产救灾工作中,涌现了不少与灾民共甘苦的模范干部,尤以韩天顺、王金生、杨秀荣、邳守玉、赵耀先为最好。
韩天顺是二十三岁的青年。十五、六岁便给地主家扛小活,十七岁上,就因不堪地主压迫,参加了八路军。他大小仗打了百多次,一九四八年在锦州、北戴河等战斗中受了四处伤,成了三等荣誉军人。王金生四十一岁,从小跟着爹娘受苦,逃荒在外二十多年。杨秀荣是十八岁才出学堂门的女孩子,爹参军十多年,娘是个模范的村妇会主任,她在学校时就常被评为模范。当过二十多年长工的邳守玉,五十一岁了,作工作和年轻人一样有火力。只有赵耀先工作历史较长,在分区公安处当科员。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今年一月他们和很多同志被派到宁宝重灾区工作。在“救灾如救命,救人如救火”的口号下,他们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
宁河、宝坻的结合地,去秋遭大水,籽粒未收,入冬以后,群众生活更苦,吃糠秕、高粱帽的占大多数。不少劳动力被饿倒,不少群众失掉了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和群众同甘共苦
他们到灾区后常是以自己仅有的供给粮食,拿出和房东作成糠饽饽一块吃,因出去工作,有时一天吃一顿饭。王金生同志住在张老人庄村长家,连着吃糠,有病了,晚上咳嗽不止,但他瞒着村长。当金生同志深入访问时,知道赵建立老汉病的六天没起炕,他就从自己供给粮里拿出三斤米给老汉熬粥喝。感动的赵老汉的儿子大哭,暗自下决心“干部这样关心咱,咱还能不加紧生产?”韩天顺拐着几次受伤的腿,还不断给房东给军属们挑水。他们常拿过去的处境鼓励自己,“杨杖子战斗时,两天没吃饭还激烈战斗,这时吃点糠,也是为了老百姓。
战胜冰水泥泞
在严冬的冰天雪地里,在解冻后的泥泞冰水里,昼来夜去是他们的常事。秀荣那么小的年纪,为着突击运粮,漆黑的深夜,走过十余里的冰路去开会。又一次有要事到区,她趟过一尺多深三里地的冷水。这些事都引起老大娘们的疼爱和感激。王金生同志在天将化冻时,还病着,接到区里通知,讨论生产救灾工作,毫不犹豫地借到一个破冰床,自己乘着去了,但走出三里多地晕倒了,在冰板上躺了半个来钟头,苏醒后到附近村稍歇,仍于当天赶到区公所。
克服困难领导群众生产
在解冻期中,他们每人担任一个村的工作。在领导群众生产中,自己不会的现学现教,是他们领导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拿了六、七年枪杆子的韩天顺,初到地方工作,分外的觉着吃力。后帮子沽发放贷粮一百多户,他亲自检查了七十三户。从摸索中,使他感觉到有些把握。种麦时,群众有过正月初十才种的习惯,怎样打破旧习惯,实现早种呢?他天天下洼看地,那一片干了,有多大面积可以种,他心里有了数,问村干:“咱村的麦子能种了么?”村干说:“非过了初十种不了。”小韩将地里情况讲清楚,说服了村干部,提早展开了种麦。为解决种麦的人畜力不足,小韩亲自帮助朱子有组织起一个互助组,以此为典型推广到三十三个组。后帮子沽不会治刀鱼,他到朱口庄学了回来教给群众,过年时领导群众不停生产。在短短的日子里他已能这样熟练的工作了。邳守玉负责三区大李庄的工作,当发现村东南三百五十多亩的一片积水洼,能泄水种麦时,他在事先调查清楚是那些人的地,就着手组织有地的四十多户去挖沟。初春的积水里,残留着冰块,人们犹疑着不下水,老邳的泄水心急,脱了衣裳跳下水去,村长吴桂荣为这种精神感动了,跟着下水,接着群众也都下了水,半天开了深宽各二尺半、近三十丈长的两道大沟。他曾亲自帮助群众拉耠子种麦,影响群众拉耠子,解决了缺乏畜力的困难。赵耀先是水乡人有生产经验,他具体的教给曹家沽、杜台子等村插稻秧、养高粮苗,为不误群众生产,到网班去时,一面治鱼,一面给群众讲生产。这些救灾模范们到了那村那户都如家人,当赵耀先同志调工作时,半截沽全村的男女老小都来送行,船走出半里多地,群众还站在村头招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