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伊文思与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19
第6版()
专栏:

伊文思与中国
黄钢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晚,在巴黎的那些新中国的成千上万个亲近友人之中,国际主义的电影艺术家约里斯·伊文思,经历了他的哀伤的不眠之夜。
这一天,北京电台把悲痛的消息带给全世界。法国电视台,从这天当地时间二十二点十五分开始,转播了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新闻。第二天大清早,这位七十多岁的荷兰人,含着悲痛的泪水,赶到中国大使馆,在周总理遗像前,倾吐他的崇敬和爱戴。
在这以后的日子,伊文斯又同我国人民一起,承受了失去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朱德委员长的无穷悲痛……。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以后,伊文斯再次来到中国,同我国人民分享伟大胜利的无比欢乐。
今年八月是伊文思从事电影工作五十周年。这位著名的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和国际主义战士,同中国革命有着血肉般的历史联系,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一九三八年,伊文思作为进步的电影工作者第一次来到中国。为了拍摄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影片(后来题名为《四万万人民》),伊文思当时想到延安去。他对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充满同情和必胜的信心,对革命圣地延安热切向往。他在回忆这段难忘的经历时写道:“我相信,决定性的行动是从延安开始,因而我决定到延安去。蒋介石的特务们对我进行阻拦。”由于国民党特务不让他离开西安去延安,伊文思不得不折返汉口。在汉口,他第一次会见了周恩来同志,并拍摄了周恩来同志和八路军首长在一所学校举行的会议。这就是伊文思保存至今的周总理和叶剑英副主席一九三八年在汉口介绍敌后战场形势的珍贵纪录片。
经过周总理的介绍,伊文思在汉口秘密会见了后来成为延安电影团团长的一位同志。当他知悉这位同志即将赴延安拍摄电影后,极为兴奋。他说:“在离开汉口前,我想,既然我不能亲自去延安,我完全可以把我的摄影机交给中国同志。”于是,伊文思带来的一部三十五毫米的新闻电影摄影机和一部分胶片,就成为我们党创建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团珍贵的技术装备之一。就在伊文思近四十年前留下的摄影机和电影胶片上,纪录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抗战初期的光辉形象。
新中国成立不久,伊文思作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顾问,协助我国培养电影人材。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年代,伊文思拍摄了歌颂中国解放后成就的纪录片《早春》。后来,他又同中国电影工作者合拍了《六亿人民的怒吼》。
一九七一年他重访中国时,周总理建议他拍摄反映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果的影片。于是,伊文思就和法国电影工作者玛斯琳·罗丽丹拍摄了闻名世界的长纪录片《愚公移山》。在拍摄北京的一个工厂时,他们住在厂里,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吃饭,成了工人家的常客。在工人宿舍里,几乎每一个人的名字,他们都叫得出,每个人的情况他们都熟悉。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伊文思伯伯”。在新疆的巩乃斯草原,他们搭起帐篷,整天生活在野外。在勃海湾,他们和渔民一起出海……。这部由十二部短片组成的《愚公移山》,真实生动、而又自然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后各方面进展的新面貌。
现在,这部影片已在法国、比利时、英国、瑞士、意大利、瑞典、挪威、丹麦、加拿大、西德、荷兰、西班牙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影院或电视中上映。一位二十五岁的法国女青年在看过这部影片后写信给伊文思说:如果说毛主席逝世以来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的话,“那么,今年夏天曾有幸在巴黎银幕上看过《愚公移山》的男女老少们,今天就完全能够理解:毛泽东的逝世对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他去世了,但是我们通过你们的摄影机所看到的他的事业将永存。愚公不仅搬掉了大山,而且也把许多西方观众头脑中所得到的歪曲形象消除了。我们终于通过你们的影片的画面和对话,了解到中国人民如何生活,并且能够理解中国人民对自己的领袖所寄托的希望和信心。通过你们的影片,我们和中国人民一起生活了十二个小时。现在我们和中国人民一起痛哭失去了自己的领袖。”
伊文思的作品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大的效果?因为他在拍摄介绍新中国的影片时,表现出他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毛主席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深刻理解感情。因为他在影片中一贯强调用事实本身来启发观众,强调通过真实、朴素而生动的细节来使观众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我还记得,一九五七年初,当伊文思在北京同我谈到有关纪录片创作规律的问题时,他曾经说过:“创作者的主导思想,对于纪录片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象是人身上的脊椎骨对于人体的作用一样;它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你整个人的肌肉与骨骼支撑起来。”
他强调影片要反映现实生活中正在发展和解决过程中的矛盾和斗争。即使在衷心讴歌革命人民的英雄业绩时,他也不主张采取那种凭空想象到处都是“玫瑰花似的”公式。这种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倾向性与真实性统一的艺术创作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伊文思曾经表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周总理,一直对他的思想和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据他自述:一九四三年,他在美国得到一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英文节译本后,就一直把它带在身边,作为他工作的指针。他至今一直认为:电影工作者必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拍出好的影片,而不能依靠自己的“名声”或任何主观臆造。伊文思创作历程中辉煌篇章的奥秘,也许就在这里。
在伊文思从事电影工作五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寄语这位为了革命的电影事业而走遍五大洲的“飞翔着的荷兰人”,祝他在艺术创作的征途中,在歌颂世界人民革命的斗争中永葆青春,不断前进!(附图片)
伊文思在新疆石河子农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