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为社会主义创业 为共产主义奠基——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红石岭大队党支部书记纪英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8-27
第4版()
专栏:

为社会主义创业 为共产主义奠基
——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红石岭大队党支部书记纪英林
纪英林,绰号“老虎”。在吉林省白城地区,这个绰号叫得既响又广。红石岭大队的老人、青年、小孩怀着敬佩的心情,夸“老虎”,学“老虎”。
二十年前,纪英林当过洮安县红石岭大队“青年打井老虎队”的队长。后来,他担任了红石岭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身上那股“虎”劲更足了。
凭着这股“虎”劲,他带领红石岭大队的社员改变了十年九旱、低产多灾的旧面貌,实现了水利化,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全大队粮食亩产六年内超《纲要》、跨“黄河”、过“长江”。在大旱的去年,又创造了粮食亩产过千斤的高产纪录,每人平均向国家交售一千五百斤商品粮。
做新社会的主人 不当大自然的奴隶
纪英林参加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回来,就和大家一起,提出了一九七七年的战斗目标:“紧跟华主席,狠批‘四人帮’,大批促大干,亩产跨‘三纲’”(“三纲”即一千二百斤)。
然而,干旱却在向人们挑战。红石岭大队居于“八百里旱海”的腹部,历来风多雨少。去年从春到秋无透雨,去冬今春降雪又偏少,土地都干得龟裂了。纪英林豪迈地说:“我们红石岭人手里有水,心里不慌。就是终年滴雨不下,我们照样创高产。”
抗旱夺丰收的战斗开始了。纪英林早晨第一个到田开闸放水。晚上,社员收工后,他去查看水势和墒情。空闲时间,他还要安排各项工作。这时,他身患尿毒症,县委要他住院治疗。他说,住院会着急上火,还是“劳动疗法”效果好。社员们见他浑身浮肿,面色苍白,劝他休息。纪英林总是说:“在这关键时刻让我闲呆,比有病还难受啊!”就这样,“老虎”始终没下抗旱战场,带领社员奋战八天,把全部农田浇灌一遍,适时地播上了良种,增施了粪肥,使大旱之年又获得了丰收。
回顾抗旱斗争的历史,红石岭人怀着胜利的喜悦,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这里每一眼井,每一条渠,每一片防风林,无不凝结着纪英林的心血和汗水。”
一九五八年,纪英林领导青年突击队在石头岭上打出了第一眼水井,揭开了“旱海”史上的新篇章。
一九六四年,纪英林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恳切地向陈永贵同志请教,加深了对毛主席“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的理解。纪英林感到,红石岭比大寨条件好,前进的步伐比大寨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思想没解放。回到红石岭,纪英林多次组织社员讨论,批判懦夫懒汉世界观,学习用辩证法看条件。从此,红石岭人一扫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的状态,真正成了敢于改造自然的巨人。十多年来,他们填平了一百多条沟,搬掉了三十多个沙石丘,把一百二十多块“筛漏子”地,改造成八块平展肥沃的大方田。全队一千三百亩农田,基本上做到沟渠配套,旱涝保收。
创社会主义大业 就要革命加拚命
纪英林有个脾气,认准了一条道儿就要走到底。为了创社会主义大业,走农业学大寨的金光大道,他真是革命加拚命。
当年在石头岭上打第一眼井时,纪英林和战友们白天冒着风雪干,晚上打着灯笼奋战到深夜,连儿子病了,也没有回家看一眼。在那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纪英林砸扁了一把铁锤,磨秃了两把钢钎和三把十字镐。
有一次,纪英林到白城市买一副拖拉机轮胎。商店离火车站十多里地,运这样沉重的东西,本应花钱雇车,可他为了节省开支,把两个轮胎捆在一起,一个人硬是把轮胎推上了火车。
粉碎了“四人帮”,纪英林心花怒放,更加废寝忘食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他的病又重了。医生让他卧床疗养,他把诊断书藏起来,照样参加修渠筑路。白天,他抡大镐,挑土篮;晚上,又去操纵推土机。直到县委强令他住院治疗的那一天,还扛了一百多次二百来斤重的粮袋。
社员们说,纪英林除了吃饭、睡觉和学习,没有“业余”时间,也没见过他有一天早睡和晚起,没见过他休息一个节假日。挑土,他用特制的大土篮,别人挑一百斤,他挑二百斤;打机井,社员实行三班倒,他常常一人顶两班。二十年来,纪英林每年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三百天左右,最少的一年是二百七十天。
看守社会主义阵地 从来没有打过盹
红石岭人说:“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刻。我们的‘老虎’纪英林,看守社会主义阵地,从来没有打过盹。”
纪英林在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听到敬爱的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北京回来,他就带领大家制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规划。这时候,一股反动思潮袭来,胡说什么搞“四个现代化”将要“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是“唯生产力论”。
纪英林坚定地说:“四个现代化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提的,是敬爱的周总理讲的,是我亲耳在人民大会堂听的,没错!有人胡说八道,我们不听那一套。”
他带领大家顶着“四人帮”煽起的邪风,为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购置了拖拉机,自己制造了七种机引农具,使农机具配套系列化,实现了耕、耙、锄草、脱粒、运输作业机械化。他们还买了柴油机,调整了田间渠系,做到“井河双配套”,“机电双保险”。
“为社会主义创业,为共产主义奠基”,这是纪英林二十多年来的座右铭。不论是自然灾害的威胁,还是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的干扰,纪英林毫不动摇。他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一步一个脚窝,寸步不离辙。一九六二年,纪英林狠顶刘少奇刮起的“三自一包”黑风,把即将被拆散的红石岭大队统一起来,并且带领大家不断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沿着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胜利前进。
纪英林在担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期间,八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他和英明领袖华主席一起照了像。每当回忆起这些幸福的情景,在旧社会七岁就逃荒要饭的纪英林,把无限感激化为一句誓言:“我的一切是党给的,我要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安排!”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