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7阅读
  • 0回复

种棉英雄黄元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06
第6版()
专栏:

  种棉英雄黄元龄
热河省种棉劳模、种过二十四年棉花的老英雄黄元龄,是建昌玲珑塔区老爷庙村的人,今年五十四岁。在去年生产中,老英雄帮助领导大家植棉,使全村得了利;虽说去年庄稼歉收,大家今年也没挨着饿。
老爷庙是个自然村,全村三十三户人家,这村是个老产棉区,二十年前就有种棉花的,因为揍收的不得法,虽说种棉花比大田强的多,老乡得利不很大,最丰收的年景,每亩棉田才捡一百一、二十斤籽棉。赶到伪满时候横征暴敛,不管收不收,也要“棉花干”,不给就打就押,这样老乡不敢种棉花了。
解放后,老英雄就时常想:“自己的天下了,应该好好干,想法多种棉花,多收棉花,过好日子。”从这老英雄就下决心改进植棉方法,他选几块地种棉花,按季节、土质,用各种不同方法来收拾棉田,失败又失败,他也不灰心,下了三年苦功,结果成功了,上等地好年景就能捡三百斤籽棉,中等地平常年景也能捡二百斤籽棉。
前年研究种棉成功,去年春天政府号召大家多种棉花,老英雄就召集群众开会(黄元龄是村支部书记),号召大家种棉,又把这几年研究种棉办法向老乡学说一遍。因有伪满的影响,老乡差不多都有怕要“棉花干”的顾虑,不管咋说老乡也不愿种。会后个别劝说,又开了一次群众大会,自报种棉花的还不很多。老英雄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的想:还有些老乡有顾虑,要想法动员他们都种棉花,过好日子,最后想出了办法:自己下保证带头干。接着召开第三次群众大会,老英雄说:“我去年种三亩棉花,今年我再多种二亩半,你们不信,要棉花我给!”这样一说绝大多数老乡都想开了,愿意种棉花,接着就有人提出:“咱们全村才二十七个男劳动力,收拾棉花又费工,揍收不过来咋办?”老英雄提出:咱村劳动力不足,把妇女也组织起来,男的竟管榜趟,女的管间苗、掏尖、打蔓、捡棉花。这个提议,大家都挺同意,结果全村三十三户,有二十八户,自报愿种棉田五十三亩(全村共有三百五十七亩土地),组成七个男换工组,五个女换工组。村里还有五户没想开,咋劝他们也不种。
种棉时候到了,老英雄很细心的进行技术指导,到地里实地告诉不会植棉的怎样收拾法。多数老乡都按照老英雄的话去作;只有一户叫韩国森的种二亩棉花,他觉着:从前种的棉花,没那样细致收拾,也收棉花,谁费那些工呢!他不听老英雄的话,只马虎的收拾几遍就算了。
听老英雄话的人们,从种到收,搒六遍趟五遍,按节气掏尖打蔓,揍收的挺细致,全村从前不会收拾棉花的二十七个妇女,这回都学会了,有好多儿童都学会了收拾棉花。
秋天捡完棉花,大家感觉到种棉好处多,因为受了风灾水害大田才三成年景,每亩地才打一百三十多斤白高粱,按老英雄的种棉法揍收的棉田最低还捡了一百四十斤籽棉(因为受了风灾、雨水多的害),弹成棉花能卖七百多斤白高粱。种棉的老乡说:“这回我们听老黄的话算听对啦!过年咱们要多种!”
不听老英雄话的韩国森,到秋天一捡棉花,每亩才捡四十斤籽棉;和他地挨着的棉田,按照老英雄的耕作法去作,秋天一亩地捡了一百七十斤籽棉。韩国森后悔了,他说:“不听老黄的话少收一百多斤籽棉,过年说啥也得听话了,老黄告诉我咋揍收我就咋揍收!”
再瞧瞧没种棉花的那几户吧!拿黄元凤来说,春天老英雄劝他种二亩棉花,他说:“你可别说啦!我种那些棉花,上秋我吃啥呀!”咋劝说他也不听。赶到秋收一比,可看出来了,妇女主任的二亩半棉花和他的地垅挨垅,秋收捡了四百三十斤籽棉,换了二千四百斤白高粱;黄元凤的二亩地才打一百五十斤白高粱。
这些事实教育了老爷庙村全体农民,老英雄黄元龄在群众中的威信更高了,老英雄光荣的被选为老爷庙行政村主席,老乡都提出:听老黄的话,今年要多种棉花。初步的统计了一下,光老爷庙自然村今年最少要种一百四十七亩棉花。
(胡忠孝)
(转载热河《群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