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淮阴专区坚持灾区教育 学生学习结合生产救灾解决家庭不少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07
第3版()
专栏:

  淮阴专区坚持灾区教育
学生学习结合生产救灾解决家庭不少困难
【新华社上海五日电】苏北淮阴专区的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坚持灾区教育工作,使该区中小学学生,不仅继续学习,并且结合生产救灾工作,帮助家庭解决了不少实际的困难。该区自去秋以来,有百分之九十五点五的小学,在严重的灾荒中坚持了教学,部分地区学生数且有增加;中学全部坚持,按一定进度进行教学。
淮阴区为苏北最严重的灾区,部分教师曾因灾情产生消极情绪;一般学生家长也认为“这种荒年,饭都没有吃,还念什么书”。但学生们仍积极要求学习。该区教育处为有效地坚持灾区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求县区教育行政工作人员深入灾区,掌握具体情况,研究坚持办法,作有重点的领导;并组织各县灾区教育视导组,帮助灾区学校订坚持学习计划,对公助经费作有重点的使用,解决各校具体困难。另一方面,动员灾区教师,发扬高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求与学生同甘苦、共患难,把灾区教育工作坚持到底。因此教师们消极的情绪克服了,坚持工作的信心确立了。
在工作方法上,小学主要是采用“组织生产,结合教学”的方法,将学生组成各种生产小组,进行生产。如沭阳全县四百六十四个小学,在过去一学期中生产了粮食和菜蔬七万斤,拾草二十二万斤,捕鱼三万七千多斤,捕黄鼠狼、兔子七百多只;以及进行纺纱、积肥、拾松子、打毛窝鞋等生产,所得折粮十一万四千多斤,不但解决了学生们的书籍费用,并且部分地解决了学生家庭生活的困难。在学习和生产的时间分配上,主要是改变教学方式。如采取“半日制”、“隔日制”、分组教学和利用早晚时间学习等办法。如沭阳南关小学每天有生产活动课,由各生产组长带领全组学生进行生产,拾草拾粪组利用上课前、散学后的空隙时间生产;纺纱组则早到迟退,抓紧时间生产。有的小学组织距学校较远的学生轮流到校上课,使他们能够有一部分时间留在家里进行生产。这种办法深得学生家长和群众的拥护。
中学一般是提出“生产自救”口号,以打破某些学生的依赖救济和悲观失望的思想,并发扬互助互济的精神,以解决经济困难的学生学费和生活问题。如沭阳中学的学生,多数学生缴不起菜金,经发动大家种菜,一百多人劳动生产的结果,收获了二万多斤菜,解决了一个半学期的菜金问题。宿迁中学、淮阴中学的学生,自己做修屋砌墙、磨面、煮饭等杂活,节省开支,帮助清寒同学解决学费问题。运河乡村师范师生献出二千多斤杂粮,帮助清寒同学解决伙食问题,再加上人民助学金的有效使用,和在灾荒极严重地区采取分散教学等办法,使大部清寒学生都能继续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