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阅读
  • 0回复

交流科技 发展友谊——访问小麦高产之国墨西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9-26
第6版()
专栏:

交流科技 发展友谊
——访问小麦高产之国墨西哥
中国农林科学院 许运天
一九七四年夏和今年春天,我们一批中国农业科学工作者两次访问墨西哥,学习墨西哥朋友在小麦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经验。两次都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接待。墨西哥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近年来墨西哥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墨西哥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部分国土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但因境内多山,各地海拔悬殊,所以气候变化很大。一九七四年七月间,当我们在滨临太平洋的曼萨尼略城访问时,那里的中午气温,即使在椰林深处也高达摄氏四十多度。几天后回到墨西哥城却凉爽得象北京的中秋时节。七、八月间,东部尤卡坦半岛的剑麻翠绿挺拔,西北部索诺拉州的棉花纷纷吐絮;爱斯那河谷新开垦的万顷稻田,秧苗一片嫩绿;托卢卡高原的夏播小麦,正在拔节孕穗。这种多样化的气候,对试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小麦品种非常有利。
墨西哥的农业历史很悠久。它是玉米的故乡之一。玉米至今还是墨西哥的第一大农作物,其次便是小麦。小麦不仅是墨西哥人民主要粮食之一,也是最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在墨西哥各种谷类作物中产量提高最快的一种。五十年代初期,墨西哥全国小麦平均产量,约合每亩一百一十余斤。六十年代初期达到二百二十多斤;七十年代初期达到三百八十多斤。一九七六年,墨西哥全国近一千二百万亩小麦,平均产量达到每亩五百多斤。这与五十年代初期相比,亩产量提高了近四倍,总产量提高了五倍多。为什么墨西哥小麦增产速度这样快、增产幅度这样大?只有五百多名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墨西哥,是怎样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巨大成就的?这便是我们两次考察要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墨西哥小麦产量提高这样快,首先是小麦育种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墨西哥从四十年代起,加强了小麦育种工作。墨西哥科学家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科学家合作,六十年代初期开始育成一批矮秆、抗锈、抗倒、肥效反应高、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即通称的“墨西哥小麦”。今年五月初,正当麦收前夕,我们访问了墨西哥小麦主产区索诺拉州和锡那罗亚州的雅奎河谷、马约河谷和加里索河谷。公路两旁展现着广阔的田野,麦浪滚滚,一片金黄。这一带种植的品种,大部分属于普通小麦,也有一些硬粒小麦和小黑麦。今年这个地区小麦叶锈病严重,但由于新品种的抗锈性能好,另外对一些抗性较差的品种,采取了防治措施,所以绝大部分麦田仍然是一片丰收景象。特别是即将推广的新品种“帕望”,高抗三种锈病,在良好的肥水条件下,充分发挥了增产潜力。这个品种又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能,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新品种,正在加速繁殖,准备迅速推广。
在小麦育种工作中,墨西哥的科学家们充分利用征集自世界各国的大量的小麦品种资源。仅在索诺拉州西北农业研究中心一处,一九七六年秋播的小麦品种资源即达一万份,占地一百五十亩。育种工作者利用这些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品种资源工作者利用这些材料通过杂交创造新的类型,进一步丰富现有的品种资源。育种工作者每年进行大量的杂交工作,对杂交后代进行严格的选择,尽早地确定重点组合,淘汰不良组合。他们利用墨西哥各地的不同自然条件,一年种植二代,加速育种进程。他们利用各地的自然发病条件,鉴定育种材料对多种病害的抗性,有利于选出高抗某种病害或兼抗数种病害的新品种。夏播和秋播小麦的试验地相距约二千公里。夏播小麦生育期间,温度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秋播小麦的生长条件相反,温度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因此在这种不同气候条件下选育出来的品种,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这是墨西哥小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墨西哥小麦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广泛适应和迅速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墨西哥在全国农业研究所领导下,按自然区域设立八个农业研究中心,下属三十几个试验站,其中以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四个研究中心,密切配合,计划统筹制定,试验材料合理使用,人员统一安排。因此比较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减少了工作中的不必要重复。锡那罗亚农业研究中心的一位小麦育种工作者对我们说,该研究中心与其它几个研究中心,对于小麦育种材料是不分彼此的。例如索诺拉州北部气候干燥,小麦锈病在那里流行不起来,于是锡那罗亚农业研究中心便把那些仅仅不抗锈病而其它重要性状都很好的小麦育种材料,送到索诺拉州北部去试种。
其次是良种繁育工作抓得紧。墨西哥对农作物的种子质量比较重视,良种繁育速度也较快。如小麦品种“叶考拉”,一九七○年育成,一九七三年便在全国有关地区推广,并且大量出口,其关键就在于良种繁育工作抓得紧。一个新品种育成后,种子公司就要求育成品种的单位提供十吨种子,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繁殖和推广。为了加速繁殖良种,种子田一律采用稀播。我们在西北农业研究中心看到的种子田,每亩播种量仅约六斤。但是,每亩产量一般都在七百斤上下。
上述的全国农业研究所及所属的八个中心,三十几个试验站是科研体系。全国种子公司及所属三十多个分公司,则是推广体系。这两个体系密切配合,是小麦育种和推广迅速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原因。
中、墨两国都有悠久的文化。在两国的近代史上,都记载着反抗外来侵略、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枷锁的光辉斗争篇章。今天我们又同属第三世界,都是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主权与独立方面,是互相支持的;在发展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方面,也有很多地方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近几年来,两国农业科学工作者相互进行了访问。墨西哥的一些小麦品种已在中国土地上安家落户;中国的一些小麦品种也在墨西哥土地上开花结果。今年五月间,我们在锡那罗亚农业研究中心和低洼地农业研究中心的试验地上,高兴地看到了中国小麦和墨西哥小麦的杂交后代。墨西哥朋友通过杂交,巧妙地将中国的小麦品种的长穗、多粒性状与墨西哥小麦品种的矮秆、抗锈性状结合起来,正在培育新的优良品种。我们和墨西哥朋友愉快地在象征着中墨人民友谊的小麦丛中摄影留念,共祝中墨人民的友谊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