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苍山如海 万木争荣——会同县发展林业生产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05
第3版()
专栏: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牧畜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恩选集第三卷517—518页)
苍山如海 万木争荣
——会同县发展林业生产的调查
湖南省会同县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这里盛产杉木。由于植树造林搞得好,全县森林面积大,树木成材快,做到了青山常在,常伐常青。这个县每年向国家提供的木材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把林业生产纳入学大寨的轨道
中共会同县委领导林业生产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林牧既有互相矛盾的一面,又有互相促进的一面,革命者的责任在于促使矛盾转化。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会同县委针对那种认为“粮食上纲戴红花,林业上纲无人夸”的轻视林业生产的思想,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周总理关于发展林业生产的指示,学习华主席在一九七一年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导大家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全县山地面积为稻田面积的十倍,农业要抓好,林业要不要抓好?二是林业的收入占全县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农业收入要增加,林业收入还要不要增加?三是对国家的贡献,农业要多作贡献,林业还要不要多作贡献?通过讨论,大大增强了大家继续抓好林业的自觉性,决心把林业当作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县委第一把手亲自抓,还确定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常委分管林业,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都确定一名副书记或副主任专抓林业,每个公社还配备了专职林业干部和一至二名不脱产林业员,抽调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或委员担任社、队林场和采育场的领导人。同时,县委加强对县林业部门的领导,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参谋作用。县委把林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真正做到思想上有位置,组织上有班子,计划上有盘子,行动上有点子。
这个县的朗江公社,一九七○年以后,粮食平均亩产连续四年跨《纲要》,三年超千斤,林业生产却上不去。县委表彰先进时,既肯定他们的成绩,又指出他们只抓粮食,不抓林业的缺点。公社党委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决心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把林业搞上去。去冬今春,全公社组织四百五十多名干部,三千二百八十多名社员,近千名学校师生和职工,展开了绿化荒山大会战。他们奋战二十六天,垦地一千一百五十五亩,建立了二百二十五亩杉木良种种子园,四百三十六亩杉木速生丰产试验林,五百亩油茶林,成为全县当年造林面积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一个公社。
县委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全县社与社、队与队之间以造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竞赛广泛展开,出现了一个大造林,造大林的新局面。
政策是发展林业的保证
山区人民靠山、吃山,也要治山、管山。可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会同县有万亩以上的宜林荒山三座,千亩以上的有三十座,虽然作过多次规划,就是绿化不了。有的地方重砍轻造,重造轻管,造林星星点点,造后无人管,年年造林不见林。国家下达的木材任务,不少单位没有完成。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党的林业政策不落实。在文化大革命中,随着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干部、群众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要求营造大林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会同县委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要把群众中蕴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且长期地保持下去,就必须把思想教育和执行党的林业政策结合起来。近几年来,他们在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要为革命造林的同时,认真研究了林业的经营方向、经营项目、劳动管理和收益分配等问题,然后,一项一项地逐条落实。经过落实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县委因势利导,全面规划,一座山一座山地绿化,使全县大部分宜林荒山披上了绿装,培育管理工作越做越好。
在贯彻执行党的林业政策过程中,充满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过去,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有的地方“只要斧头快,不怕青山败”,砍优不砍劣,砍近不砍远,造成残次林多,荒山迹地多,非规格材多。有的人搞木竹投机倒把。会同县委坚持斗争,排除干扰,及时印发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林业生产的文件,重申党的有关林业政策、法令。他们还组织调查组深入到各个公社,检查林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并且紧密联系林业生产的斗争实际,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动群众揭发批判和严肃处理严重破坏森林、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批判了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竹木自由交易等资本主义倾向,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现在,各公社的集体生产用材和民用材,由县里统一下达指标,到指定地点砍伐。同时,教育群众节约用材,不用好材烧火,仅民用木材一项就比过去节省了百分之三十,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会同县坚持造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人工造林面积由一九六五年的三十八万亩增加到七十七万亩;封山育林面积由二十二万亩增加到四十多万亩;森林面积占全县山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三。全县每年向国家交售十七万多立方米木材,一百多万根楠竹,杉木良种二十多万斤,茶油三十多万斤,桐油六十多万斤。
林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增加了饲料、肥料、燃料来源,而且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资金,促进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各项建设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