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谈“标准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08
第6版()
专栏:人民园地

  谈“标准米”
杨胜
本篇原题“‘标准米’和‘标准面’的科学基础”,因本刊篇幅有限,今天先发表‘标准米’部分,明天再发表‘标准面’部分。
编者
前几天,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了政务院第二十五次政务会议关于“改变粮食加工标准,制用九二米,八一面”的规定。这是一件大事情。
“据约略的计算,如果全国各地方各城市一律不再制精白米和头等面粉,人人都吃‘九二米’和‘八一面’,则全国全年至少可以节省粮食八亿市斤。”假若每人每天吃一市斤粮食,那么八亿市斤粮食至少可以养活二百万人民。
这里,我愿意从食品化学和营养科学的分析中来扼要介绍“九二米”和“八一面”的营养价值。
先谈“九二米”吧。
我们知道,一粒谷子(即稻种),就它的构造来说,包在它最外面的是一层谷壳。谷子去壳以后,剩下一粒褐色的种实,叫“全米”,这便是最糙的米。这粒头等糙米,详细的来讲,构造上还可以分为四部分。“全米”最外的一层膜,叫“糠皮”(或叫“谷皮”),其次的一层膜,叫“胶层”(或叫“谷膜”);这二层都是最富含蛋白质和无机盐的部分。不过,因为“糠皮”的纤维含量高,所以质地就比较粗,“胶层”含纤维量较比少,质地也就比较细。再往里去的部分,叫“米仁”。这是稻种积贮淀粉的地方。另外在“全米”一端角上,有一个部分叫“米胚”(或叫“谷胚”)的,这是稻种发芽生根的地方。这一小块地方,也是整个米粒含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乙1,乙2,和烟碱酸最多的所在。通常经机器碾磨过的米,“米膜”和“米胚”已部分的或全部的被磨去。特别是城市里居民喜吃的二机以至三机的精白米,那是将米粒最内一层的“胶层”也全被磨去了的。米经过这么一再碾捣加工处理以后,“糠皮”和“米胚”全被磨脱,所以,从“全米”到“糙米”再到“头等白米”,这么一个加工过程中,在营养素的损失上来讲,其严重的程度是不能小视的。约略计算一下,差不多要损失掉百分之八十的脂肪,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蛋白质,将近百分之十的无机盐,还有全部的维生素乙1。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如果,用人力碾捣一次的米,不加任何特别的加工,则所制得的米,是仅将外层的“米膜”脱去,营养素的损失就比较要少得多了。现在我们所规定的“九二米”是指“对所有的糙米都只许碾一道,要保证每一百斤糙米至少出九十二斤食米。”这种食米,它所含有的营养素差不多接近这里所提到的糙米。为了使我们更容易了解起见,请比较一下第一表里的材料吧。
第一表:“米糠”,“糙米”和“头等白米”中营养素的比较
(每一百公分中的含量)
米糠 糙米 头等白米营养素的损失(糙米→白米)水分 10.4%12.30%12.30%蛋白质13.8% 9.22% 7.30%21%脂肪 17.9% 2.44% 0.50%80%无机盐10.0% 1.37% 0.70%49%醣类 41.4%74.67%79.20%纤维6.6% 0.52% 0.18%维生素乙1 560—760 20—900100(国际单位)
从这表的数字上,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过去大家所习惯的粮食加工标准,只顾到米的白净美观,却不知道(或者是轻视了)这种过分把米碾得白净以后,米里原来含有很丰富的营养素,同时也就是我们身体所迫切需要的养料,竟被一再碾磨而弃之尽尽。真是所谓“弃其精华,留下糟粕”,在爱吃白米的南方人中,就常生一种叫“脚气病”的,就是因为白米中缺少了维生素乙1的缘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