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不畏艰难险阻 必克科学城堡——北京市科学技术大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17
第4版()
专栏:

不畏艰难险阻 必克科学城堡
——北京市科学技术大会侧记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副主席的光辉诗句,既是对科研道路的总结,又是对科研工作者的激励。最近,我们访问了出席北京市科技大会的一些代表,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持科研的事迹,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我们搞科学技术,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为了对人类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应有的贡献。北京市广大科研工作者,正是胸怀为革命搞科研的雄心壮志,奋发图强,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果的。
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的陶其敏大夫,目睹肝炎对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在肩负繁重的医疗任务的情况下,坚持研究防治肝炎的办法。她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终于培育成功了一种肝炎疫苗。但是要鉴定它的效果,还需要在近似人的高级动物——大猩猩身上试验。我国不产猩猩,如果进口猩猩搞试验,代价太高。怎么办?陶其敏同志怀着一颗为国家为人民的红心,不顾自己的安危,在自己身上作试验。结果证明了这种疫苗是成功的。北京结核病防治所的同志们,为了找到胸部手术针麻的关键穴位,反复地在自己身上作试验。经过三千多人次的试扎,终于找到了关键穴位,使胸部手术的针麻,由四十根针减少到一根针。只有胸怀革命大志的人,才能有这种献身于科学的精神,才能有这样崇高的思想境界。
蔡旭和庄乔生两位农业科学家,不论在任何条件下,从未间断过科学研究。他们精心培育出来的十几种小麦优良品种,已在华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目前,他们正在向新的研究课题进军。他们的科研没有困难吗?有。他们都是年逾花甲的人了,蔡旭还患有冠心病。但是他们献身科学,孜孜不倦的精神,多年如一日。他们亲自整地、播种、灌水、施肥、收获,不仅担负着繁重的脑力劳动,还担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的这种不畏劳苦、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攻克科学难关、攀登高峰所需要的。
科研道路上,不仅有“难”,而且有“险”。“四害”横行的时候,科研工作者钻研科学,他们就说是“白专道路”,“名利观念”,等等。但是广大有觉悟的科学工作者,硬是顶着“四人帮”的高压,把科研坚持下来了。宋文敏,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为了研制一种国防上急需的项目,呕心沥血,几乎累垮了,“四人帮”却骂他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为走资派涂脂抹粉”,“为错误路线卖命,累死活该”,让他进学习班“转弯子”。可是宋文敏并没有屈服。他白天被迫参加“转弯子”的学习班,晚上就加班加点搞研究,终于研制出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聚酰亚胺箔式应变计”,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高山险阻挡不住英勇的战士,有志者,事竟成。
北京市科技大会的许多代表都谈到,科技工作大干快上,党委的领导是关键。
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近几年来搞出了四十项科研成果,是与党委对知识分子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积极领导分不开的。当“四人帮”诬蔑知识分子是“挖社会主义墙脚”的“臭老九”时,党委就大讲建设社会主义离不开科研人员;在“四人帮”抛出的“白专”帽子满天飞,大肆吹捧交“白卷”的反革命分子张铁生的时候,领导上却鼓励科研人员刻苦钻研技术。他们还给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办技术夜校,办外语和专业学习班,增购技术资料等。出席北京市科技大会的许多代表都说,在华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广大科技人员行动起来了,都有一种抢时间,争速度,不实现四个现代化,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单位的领导还没有跟上。大家说,北京市的科学技术力量雄厚,把这些力量组织、调动起来,科研工作一定能够很快上去!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