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沙漠变通途 也中情谊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18
第5版()
专栏:亚丁通讯

沙漠变通途 也中情谊深
民主也门盼望已久的马赫菲德—木卡拉公路已经竣工,在十月十五日举行了交接仪式。
马赫菲德—木卡拉公路长三百二十五公里,它同已经修建的艾因—马赫菲德公路相连接,总长四百六十三公里,纵贯民主也门中部三个省份,直通这个国家第二个大城市、第五省省会木卡拉。这条公路把盛产棉花和谷物的第三省和第五省同首都亚丁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成为民主也门一条交通动脉,对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发展民族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马赫菲德—木卡拉公路是根据中也两国政府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继艾因—马赫菲德公路之后,由中国援建的又一项公路工程。这项工程是在一九七四年初动工,于今年十月竣工的。在这三年多的时间中,也中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发挥集体智慧,并肩劳动,修成了这条通过许多高山和河流的公路。他们在一起冒风雨、战酷暑、顶风沙;他们在一起劈山头、填峡谷、架桥梁。这条公路上的七十多座桥梁、六百多个涵洞、三百三十一万六千八百多立方米土、石方工程,就是两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共同劳动的成果和友谊的见证。
现在,人们乘汽车从首都亚丁出发,顺着平坦的公路,穿过辽阔的原野,越过浩瀚的沙漠,绕过险峻的高山峡谷,约七、八个小时就可以走完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到达木卡拉。以前,亚丁到木卡拉曾经依靠骆驼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后来,即使人们不畏艰险,颠颠簸簸地把汽车开进沙漠,顺着干旱河谷的沙砾滩行驶,如果碰上好天气,也需要六、七天才能完成这个行程。参加这项公路工程的一位老工人,原来是当地的牧民,告诉记者说:“过去,这里不知有多少人死在途中:有的人被陷入大沙漠的流沙中,有的遇到暴风雨被山洪冲走。那时,我们这里的人曾想,如果有一天能在这一带修一条公路,该多好啊!”
这位也门老工人的心愿实现了,这一带许许多多农、牧民的心愿实现了。
在欢庆马—木公路胜利竣工、全线正式通车的时候,人们传颂许多中也工人和技术人员友好合作的佳话。
一九七五年八月的一天,两位中国技术人员去马赫菲德取材料,回来路过阿赞时已是傍晚,又遇上大雨,汽车被阻在河谷中而且熄了火。雨越下越大,汽车再也不能发动。阿赞工地也方行政官哈桑看到了这一情景,不禁惊叫起来:“一会儿洪峰下来,车上的人和材料全完了!”情况非常紧急,这位年轻的也门官员立即鸣枪两响,几十个也门工人和中国技术人员闻声赶到现场,跳进水里救出了两位中国技术人员和也门司机,接着又开来推土机拖出汽车。人们刚刚上岸,山洪就凶猛地直扑下来。“多险啊!”在场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中国技术人员对也门兄弟机智勇敢的及时抢救,哪能不深受感动!
一九七四年六、七、八三个月,骄阳似火,工地气温高达四十多度,热烘烘的狂风呼啸着卷起漫天沙土。面对这样恶劣的气候,也中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个路基队和桥工队依然在沿海沙漠地段施工,他们互相鼓励,顽强战斗。他们不顾疲劳,坚持工作,并且经常组织人力加班突击。就这样,他们战胜了困难,加快了进度,提前完成路基施工任务。
公路的施工,为也门培养技术人材方面起了好的作用。
当一九七一年九月艾因—马赫菲德公路开工时,民主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鲁巴伊就希望把这一公路工程办成培养也门技术人材的大学校。经过六年的施工实践,经过也门人民自己的勤奋努力,培养出数千名机械修理工、车工、电工、钳工、电焊工、土木工、白铁工等几十个工种的技工、助理技工、技术员和各种车辆的司机。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和周总理的指示,支援也门人民发展民族经济,帮助他们培养建设人材,同时,自己也在这所大学校里向也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机修队汽车修理工阿里,几年来刻苦学习,掌握技术很快。今年六月,一辆越野车急需修理,但缺少汽车要换的中桥总成。大家正在焦急时,阿里拿来了一个完好的总成,解决了急需。这个总成是他平时用旧零件修配成的。在场的中国技术人员都感到要向阿里这种善于利用废弃材料和旧零件的优秀作风学习,也为他的技术进步感到由衷高兴。据艾因—木卡拉公路工程局局长巴苏里介绍,现在亚丁和全国各个建设项目都有在艾—木公路工程工作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他们已成为民主也门交通运输和其他经济建设方面一支生力军。
在公路工程先后经历的六个冬春的战斗生活中,也中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马赫菲德—木卡拉公路,就是这友谊的象征。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马赫菲德—木卡拉公路经过第四省的一个小城镇,给这里的生活带来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