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一个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无名英雄——记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采购员潘叔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19
第1版()
专栏:

一个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无名英雄
——记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采购员潘叔良
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工人、研究人员和干部中,传颂着器材组采购员潘叔良的先进事迹。大家称赞他是为科学研究工作服务的无名英雄。
研究所器材组的同志提供了这样的数字:一九七五年,潘叔良采购的报销单据有一千六百二十二张,涉及七百五十六家厂、店;一九七六年,报销单据八百八十七张,涉及四百五十三家厂、店;一九七七年上半年,已报销的单据有五百八十张,涉及二百四十一家厂、店。一位仓库管理员告诉我们:潘叔良每星期一送到仓库来的东西最多。这说明他是利用星期日采购的。大家休息的日子,正是潘叔良更忙的时候。科研人员感动地说:“托老潘办的事,总是件件有着落,从不打回票。”
潘叔良出身贫农家庭,今年四十九岁,解放前在商店当学徒,上海解放前夕入党。解放后,组织上保送他上工农速成中学。一九五四年,组织上又选送他到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一九五八年,潘叔良被抽调出来筹建一个科研所。从一九六三年起,他一直担任器材采购工作。潘叔良负责采购的器材品种数量多,有一分钱几只的针头,也有上万元一架的仪器。为了及时提供科研所需要的器材,他注意研究供货单位的营业内容和时间,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工作。多数工厂企业星期日是休息日,而商店是照常营业的。每当接到请购单以后,潘叔良就将单据分类,在星期日以前到工厂订货,星期日就到商店采购。每到星期一,他就手提、肩扛,将器材及时送到所里。有时要求很急,他也能保证买到。一九六五年秋的一天夜里,潘叔良接到一个电话,说动力室急需两把大老虎钳,第二天,潘叔良就背着两把几十斤重的老虎钳送到了动力室。
潘叔良很注意研究科研工作需要的各种器材的性能,使自己采购的器材不仅及时,而且实用。有一次,研究所需要一种云母片。潘叔良提供了三种规格的云母片,让科研人员挑选了最实用又便宜的一种。一九六九年,研究所改装总配电站时,需要电用仪表,一时缺货,潘叔良从市场上买到了一种仪表,性能相同,但刻度不合格,他就把仪表送到修理工场改装了刻度。
潘叔良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公私分明,敢于抵制资本主义倾向,从不利用采购工作的方便给自己或别人谋取私利。他遵守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也从不采取非法手段采购器材,因而受到采购单位的好评。
潘叔良所以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是因为他有很高的路线觉悟。去年,当“四人帮”疯狂攻击周总理根据毛主席指示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时,他站出来同“四人帮”作斗争。在党的组织生活会议上,他驳斥“四人帮”抛出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理直气壮地说:“老干部跟着毛主席闹革命,枪林弹雨,出生入死,领导全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蒋匪帮,赶走美帝国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又作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倒都成了走资派?我想不通,我要为这些老同志打抱不平!”他拒绝参加批判会。在批判所谓“三株大毒草”时,他在学习会上说:“《汇报提纲》十八条,我看没有错,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搞”。周围许多同志为他的安全担心,都暗中支持他,保护他。“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多次派人调查他的问题,批示要对他进行批判。但是,阴谋尚未得逞,“四人帮”就垮台了。目前,潘叔良在华主席、党中央指示的鼓舞下,加倍努力工作,决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继续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