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走在时间前面的冉天成采煤小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26
第1版()
专栏:

走在时间前面的冉天成采煤小组
冉天成小组的同志常说:时间不仅以天计,以时计,而且以分计,以秒计,分分秒秒都要夺,都要争。到今年八月底,他们已经干完一九七八年四月份的活。
在实现抓纲治国今年初见成效的战斗日子里,中州煤城平顶山捷报频传,先进单位不断涌现。三矿采煤二队冉天成小组就是最突出的一个。这个闻名全局的小组,到八月底,已经干完了一九七八年四月份的活。平顶山市和矿务局授予他们“走在时间前面的冉天成采煤小组”的光荣称号。
八月二十一日,是冉天成小组又一个夺高产的日子。全组同志在党的十一大胜利召开的喜讯鼓舞下,决心大干快上,夺取高产。夜晚,他们在井口开了会,商量夺高产的措施。离上班还有一个多小时,他们就从斜井迅速来到采面。到工作地点后,领工具连带拉料,只用十几分钟。他们战胜了顶板破碎等不利条件,争分夺秒地开展个人对手赛。全组这一个班完成了一百七十五棚,创造了小组四个月来的最高日产纪录。接着,他们又去帮助别的小组放顶、回柱,等大家都把当班的任务完成了才升井。一连几天,这个小组天天提前一个小时下井,延长二个小时升井,班班完成两三个班的产量,七天干完了二十天的活。
冉天成小组,是由六名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的青年工人组成的,工龄最长的不到十年,最短的才一年多。今年以来,在冉天成小组的记工簿上,每个人都是月月满勤,班班满点。队里给他们安排的探亲假,都是一推再推,更没有一个请事假离开战斗岗位。组长冉天成家离矿一百多里,往往是用下班后的时间或歇班时回去办事。队里安排新工人杨大矿春节回家探亲,他一连推了四个月。有的同志外出开会或参加其他活动,不论缺几个班,都要千方百计地补上。冉天成白天到市里开会,夜晚还坚持回矿下井。小组的每一个同志,都是轻伤不离火线,小病不下战场。
每班八个小时,冉天成小组的同志谁也不愿耽误一分钟。一个新工人怕自己晚上睡觉“过点”,误了上班,开始把马蹄表搂在怀里睡,后来干脆搬到组长屋里睡,让组长上班时喊醒他。为了抢时间,这个小组事事往前赶,每天提前开班前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为了抢时间,他们珍惜一分一秒,把过去的更衣慢、领矿灯慢、下井慢、领工具慢、开工慢这“五慢”,变成了“五快”,每班就多挤出生产时间一个小时左右。有时看到井口坐罐下井上班的人多,他们就爬斜井,尽早到达采面。常常是在下井的路上,就把下井后你领啥工具,他领啥工具,讲得明明确确;到采面后你干啥活,他干啥活,分得清清楚楚,充分地利用了工时。
“今天干明天的活光荣,明天干今天的活耻辱”,成了冉天成小组的战斗誓言。本来,他们已经天天超产,可他们并不满足,坚持自找压力,自讨苦吃,一个工时要顶几个工时用,一个人要干二、三个人的活。一天夜里,这个小组上班不久,机巷运煤皮带坏了,一连修了七个小时。皮带修好后,他们决定打个连班,把当班耽误的产量补上去。队里认为他们已经超产很多了,不同意他们再打连班。升井后,大家睡不着觉,又到一起商量。同志们说,为了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增砖添瓦,为了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一定要把当天耽误的产量补上。第二天,他们早上班,晚下班,一连干了十几个小时,采煤二百八十多吨,一个班完成了五个班的工作量。
冉天成小组是一个纪律严明、紧密团结的战斗集体。“四人帮”横行时,这个小组也有人不遵守纪律,通过揭批“四人帮”,出现了人人讲纪律,个个讲团结的崭新局面。组长冉天成,人称“小绞车”,在采面上,拉起一百多斤重的铁柱子,顶柱、挂梁、刹顶,转眼就是一架棚。他常常是单人支柱,单人架棚,并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其他同志。现在,全组六个人都学会了单人支柱。这个小组的同志们常说:我们每天要数着指头算日子,时间不仅以天计,以时计,而且以分计,以秒计,分分秒秒都要夺,都要争。我们一定要走在时间前面!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