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平遥人民抗洪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26
第2版()
专栏:

平遥人民抗洪记
八月的晋中平原,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色,高粱、玉米、谷子……样样赛过往年。
但是,突然一场特大暴雨向平遥袭来:从八月五日二十三时半开始,暴雨连续下了八个半小时,降雨三百二十三毫米。雨量之大,降雨之猛,均为历史所罕见。暴雨来临,造成平地起水,山洪暴发。全县四个水库和十六个塘坝相继决口,洪水从四面八方汇成一股强大的急流,压过田野,闯进村庄,冲毁公路干线和铁路桥梁,冲倒电线杆,一度造成南同蒲铁路和几条公路干线运输中断。全县十九个人民公社中有十七个公社不同程度地遭受洪灾。但是,在这场特大洪水面前,英雄的平遥人民,不畏艰险,力战洪灾,用大寨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共产主义的英雄凯歌。
过硬的领导班子
平遥县各级党组织在带领群众抗洪斗争中,成了坚强的战斗指挥部。暴雨发生后,中共平遥县委召开了紧急常委会,研究了抗洪措施。县委“一班人”都投入了紧张的抗洪斗争,亲自带领部、局领导干部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常委雷维林、马兴带领一千名民兵前往尹回水库奋勇护坝。常委任锦亮冒着暴雨带领工作队去洪善公社指挥抗洪,顺着铁轨时走时爬,整整在水里奋战了五个多小时,才赶到了公社、大队,指挥群众抗洪救灾。
派往达蒲公社领导抗洪的县委农村政治部副主任赵景英,为抗洪的社队干部探水领路,趟着齐腰深的水,不顾水大流急,始终走在最前面。途中一股激流把他们冲回来,无法前进。赵景英就带领社队干部在水中向党宣誓:“我们是革命干部、共产党员,为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需要我们牺牲个人生命时,要做到英勇无畏;只要我们活着,就要与贫下中农同生死、共患难,全力以赴抗洪救灾,把洪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赵景英就是以这样顽强的精神,带病在水中跑了一村又一村,整整坚持了四天。中共晋中地委驻沿村堡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队长郑先华,是个二十四岁的女同志,她在五里庄大队,同大队党支部成员一道带领干部、民兵趟水把一千多名社员抢救出来,又赶到邻近的京陵大队。这时候,村里村外到处是洪水急流,大水已淹到她脖子根。她拚命在水中挣扎,找见了被水冲散了的干部,每人抱住一棵树,在水中召开了紧急支委会议,进一步研究了抢救群众的方案。郑先华对大家说:“有党支部在,有党员在,就不能让群众遭受损失,不管有多大困难,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要抢救群众脱险。”她的话表达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正在县委党校学习的达蒲公社西达蒲大队党支部书记李世元,一回到村里,到处是一片汪洋,他奋不顾身地带领抢险队员,挨门逐户去抢救社员。与洪水搏斗了一整天,使全村一千多名社员安全转移。在抢救过程中,李世元明明知道自己家里也被水淹,一家人面临生命危险,他却几过家门而不入,奋力去抢救别的社员。后来,还是被抢险队员发现,才把他一家人抢救出来。
英雄的人民
八月六日凌晨,当咆哮的山洪漫进许多村庄时,广大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置个人家庭于不顾,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集体财产。岳壁公社金庄大队的洪水深达两三米,把村里的房屋连片冲毁了。在这危急关头,第四生产队的李光玉带领了十三人手拉着手冲过激流,去抢救供销分店。风大雨急,洪水不断向屋里漫进。李光玉呼唤大家:“有人在,决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没有草袋,他们就一个个紧靠着关闭的大门和窗口,用身体做人墙挡洪水,泡在水里坚持了大半夜,抢救了库存商品,终于使供销社财产免遭损失。
抗洪英雄在平遥县真是数不胜数。沿村堡公社沿村堡大队社员刘攀栋,当大队组织基干民兵去邻村抢救阶级兄弟时,他找见大队干部要求参加抢险队,大队干部见他年纪大不批准。刘攀栋着急地说:“抢救阶级兄弟,还分什么年龄!”由于他坚决要求,大队党支部终于批准他为抢险队员。五里庄大队猪场一个饲养员被两三米深的洪水围困在屋顶上,他纵身跳入洪水前去抢救。结果,饲养员得救了,刘攀栋却被洪流卷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抗洪救灾的先进人物中,还有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尹村学校红卫兵薛福庆,平遥县委给他记了特等功。薛福庆是在八月五日夜间暴雨成灾后,洪水的咆哮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没有告诉父母,一个人趟水到邻村的京陵大队去救人。那时候,京陵大队水大流急,他个子小,洪水不断地灌进嘴里。薛福庆不顾个人安危,抱住了一根木头,向在房上呼救的六个小孩游去,靠着这一根木头,往返三次把这六个小孩抢救到一个高坡上。六个小孩得救了,薛福庆已累得精疲力尽。这时候,他又听到不远的地方传来呼救声,便急忙抱着木头游过去。这里有四个妇女被洪水困在一所房子里,他又一次一次地把这四名妇女救出来。薛福庆在抗洪抢险中英勇无畏,舍己救人,却象雷锋那样一声不响。直到京陵大队一位得救的妇女认出他来,他的英雄事迹才被发现,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可贵的风格
沿村堡公社钦贤大队受洪水冲击,房倒屋塌严重,一百七十多户人家,仅有十二户房屋可以住人。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轻灾的社员主动把无家可归的社员接到自己家中去食宿。岳壁公社金庄大队贫农女社员吴玉仙,在大部分社员粮食被冲后,她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点存粮拿出来,做了一锅饭,请大家到她家去充饥。
洪灾发生后,省里、县里及时把各种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灾区。洪善公社南营大队灾情十分严重。但是,在县委把四千多斤成品救济粮运来时,这个大队的党支部认为,物质上的救济只能解决一时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才是真正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经过和社员研究,大家一致提出:感谢华主席、党中央对我们的关怀,这成品粮我们不能收,我们要学习大寨人,坚持自力更生精神,困难由我们自己来克服,决不给国家增添麻烦。这些成品粮送给那些灾情比我们更严重的兄弟队吧。就这样,他们退回了国家发给的救济粮。沿村堡公社京陵大队贫农女社员张秀明,在帮助娘家清理倒塌了的房屋时,从淤泥下面刨出一个小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二百元现金和一张二百元的银行存折。张秀明揩净存折上的污泥,辨认出是本村郝士帮的钱包,便立即将钱和存折交还失主郝士帮。
英雄的平遥人民,以大寨人的革命精神,取得了战胜洪灾的重大胜利,把洪灾带来的损失缩小到了最低程度。全县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达一万多人。最近,平遥县召开了有一千三百多人参加的抗洪救灾庆功大会,表彰了英雄模范人物,总结了抗洪救灾的先进经验。他们决心在大灾之年,夺来历史上最好的丰收,为天下大治添色增辉。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