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西柏坡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26
第3版()
专栏:

西柏坡颂
张庆田
一九四八年五月,毛主席来到西柏坡,住在一个农民家里。
这所住宅的前面,是一片稀疏的树林,当年,在夏夜这儿是开晚会的地方。这所住宅分前院后院。前院内有几株刺槐,还有一株瘦长的楸树,楸树前有个磨台,磨扇搬走了,原打算也要把磨台拆掉,毛主席考虑到将来老乡还要用,就保留了下来。毛主席来时,正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警卫人员看到,毛主席常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围坐在磨台旁边,商谈国事。这盘磨台如果是能录音的底片,将能告诉我们多少重要的事情啊!
进了二门,迎着影壁墙是一丛绿竹,靠西厢房栽着一棵梨树。毛主席来时,梨子刚刚象核桃那么大,到八月中秋,梨子熟了,毛主席派人把梨子送到房东家里,并请房东来欢度中秋佳节。
毛主席住的北房,靠东边的一间是书房,靠南墙安了两个玻璃窗,靠窗子放了一张长方形的办公桌。桌上放着墨盒,笔筒。笔筒里插着几管毛笔,一支六楞红蓝铅笔,一支铅笔。
毛主席就用这几管笔写下了二十多篇文章,指挥了举世闻名、震撼中外的三大战役,消灭了一百五十四万蒋匪军。看到这些笔,想到毛主席起草命令的文稿,就象亲眼看到当年东北战场的“关门打狗”;北平的“和平解放”;淮海战场的“中原逐鹿”。
透过桌子上放着的剪子,可以想到电灯熄灭后,毛主席用它剪过多少灯花啊!
透过桌下放着的自造的火盆,可以想到在太行的严冬,在漫漫长夜里,毛主席伸手烘一烘炭火,又继续伏桌工作了!
看到墙上挂着的地图,看到靠北墙的皮沙发,不禁想到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身穿棉制服,坐在沙发上亲切商谈的情景,这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茅屋虽小,连着四海风云。
毛主席就在这里接见过外国朋友。这使我们联想到毛主席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发表前后的国内外政治形势。毛主席在这篇光芒四射的著作中,回答了刘少奇之流胡说什么
“形势发展太快了,对我们不利”的谬论,也回答了国际上一些好心人的不必要的担心。通过献词,毛主席为我们预见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图景;也使我们树立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旧居虽窄,毛主席的胸中装得下四海波涛。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与世长辞一年多了!巍巍的太行,滔滔的滹沱,柏坡岭上的青松翠柏都记述着毛主席在这儿的伟大革命实践,西柏坡这革命圣地,将万古长存,为子孙万代所称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