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驳“主题先行”的谬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29
第3版()
专栏:

驳“主题先行”的谬论
赵增锴
“四人帮”为了炮制反动的阴谋文艺,制造了一系列谬论,所谓“主题先行”,就是其中的一个。“四人帮”反党集团极力兜售的“主题先行”论,胡说什么创作要首先“确定主题思想”,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去找生活,编情节,捏造所谓“一号”、“二号”人物。谁“不是首先确定主题来决定人物、情节”,就被指责为“从情节入手”,“颠倒了”“生活与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他们甚至武断地说,这样“搞出戏来,主题就必然是不明确的,人物也不突出”。“四人帮”的“主题先行”论,完全是一个头足倒置,从根本上颠倒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荒谬理论,是他们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的一种表现。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作品的主题,也必然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作者只有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洞幽烛微,发掘出生活的本质及其规律,透彻地认识生活斗争的深刻意义,很好地提炼出革命的主题。也只有扎扎实实地从生活的矿藏中去提炼主题,作品的思想和倾向才不是外加上去的和硬塞给读者的东西,而是和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结构、语言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某种情况下,作者从间接取得的生活素材得到启示,先设想一个题目或先有一个创作意图,然后深入生活,也是可以的。但是,这和单纯从所谓主题出发、概念出发,来剪裁生活、图解概念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这样的“设想”或“意图”,是从生活中来,而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主观随意想出来的。而且,它还必须通过作者对实际生活的深入了解来加以检验、补充、修正。也就是说,它最终是由生活决定主题,而不是由主题决定生活。
“四人帮”炮制“主题先行”论,本身就是一种阴谋。主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作品的灵魂。作品的主题体现着作者在拥护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抨击什么。因此,它有着强烈的倾向性和鲜明的阶级性。所谓“主题先行”的真实目的,说得直接、明白些,就是要创作人员先按照“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需要,确定好反动的政治“主题”,然后按“题”索骥地去搜集、编造所谓“故事、情节”来进行“题”解,这样“搞出戏来”,主题才“明确”,人物才“突出”,才能为他们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反击》、《盛大的节日》、《欢腾的小凉河》等反党作品,正是按照“四人帮”事先规定好的“层层揪”所谓“走资派”的反动主题而“搞出戏来”的,是为他们打倒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批革命领导干部,突出“四人帮”一伙,以便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阴谋服务的。反党作品《反击》的主题,原是准备只写教育战线的斗争的,“四人帮”在清华的黑干将却说“要着眼于领导,要着眼于大官”,“不要小里小气,只看到教育战线,社会上各方面的材料都可以拿来用,可以直接写到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写出走资派还在走。走资派比还乡团还厉害”。这样,就把原来写教育战线斗争的主题,改变为写“走资派”,以便为他们打倒党政军一大批负责同志大造反革命舆论。
“主题先行”论给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危害是非常明显的。既然主题可以“先行”于生活,就必然否定了作者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的必要性,文艺作品也就必然无法反映生活真实及其本质和规律。这也就是近几年来许多文艺作品成为反动政治主张的传声筒,文艺创作中出现公式化、概念化和千篇一律的恶劣倾向的原因之一。
“四人帮”的“主题先行”论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它是从唯心主义思想武器库中捡出来的破烂,是胡风反革命集团所贩卖过的“主观战斗精神”、“主观拥护客观”黑货的变种;同时又是反动的实用主义在文艺创作上的反映,是直接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服务而炮制出来的。因此,在当前揭露和批判“四人帮”阴谋文艺的斗争中,必须批判“主题先行”论,彻底肃清“四人帮”在文艺领域里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流毒和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