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新型矿区出新人——玉门油矿坚持十八年,大办集体农副业生产好处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1-05
第1版()
专栏:

新型矿区出新人
——玉门油矿坚持十八年,大办集体农副业生产好处多
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玉门油矿,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大办农副业,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八年了;十几年来,玉门石油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以当年大生产运动的那么一股劲头,在高寒的祁连山洼,在“遍地骆驼刺,干旱多盐碱”的戈壁荒滩上大规模地开荒种地,奇迹般地战胜了高寒、干旱、盐碱带来的巨大困难,用辛勤的双手画出了一幅幅农林牧副渔,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壮丽图景。在改天换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玉门油矿的广大干部、工人、家属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一代具有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扛起锄头能种地,拿起管钳能采油的新人成长起来了。
崭 新 的 课 堂
工业办农副业,建设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型矿区,这是一件新事物。玉门油矿的干部、工人和家属自觉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来,经受锻炼。
在玉门油矿地面工程处,有位老工人名叫肖化昌,大伙都叫他“农场迷”。他的老伴经常说他:“你当工人三十多年,倒种了十五年地,工不工,农不农,到底算个啥?”肖化昌笑着说:“就算个工农结合呗!”一九七四年底,肖化昌带着三名青年工人,作为前导,奔赴一个名叫花海的千古荒原,开辟新的农副业基地。当时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罕见人迹的花海风沙怒号。夜晚,他们钻进一个仅能蹲下三四个人的土洞里,啃着冻得象石头一样的干粮。肖化昌望着洞外连绵不断的沙丘和漫天滚滚的风沙,豪情满怀地谈起花海基地的美好远景。青年工人问他:你这么大岁数,干嘛不留在矿上,偏要到这戈壁荒滩上来找苦吃?肖化昌说:“工业办农业是新鲜事,这可是一个崭新的课堂!”
肖化昌的话,代表了整个玉门石油工人的心声!多少人为了能到这个课堂去经受锻炼,三番五次去找党委书记“蘑菇”,又有多少人在这个课堂里迅速成长起来。被人广为传颂的六名女青年工人的转变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一九七五年,王俊花等六名女知识青年高高兴兴地从农村来到矿区,一心盼望学一门“有出息”的技术,谁知被分配当了泥瓦工。六个姑娘情绪低落了。但是,当她们一投入花海农业大会战的行列后,看到许多象肖化昌那样的我国第一代老石油工人,有名的工业生产模范,今天又带头为大办农业吃苦,把各种劳动都当作光荣的岗位,姑娘们感到自己原来的想法不对头,心里开窍了,就愉快地学着老工人的样子干了起来。劳动改造了她们,在一次农业会战的赛诗会上,她们倾吐了豪迈的誓言:“毛主席教导记心怀,一切交给党安排,打破旧俗立新风,誓做一代女瓦工”。
新 型 的 关 系
在玉门油矿的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初来的人很难分出他们中间谁是工人,谁是技术员,谁是干部。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都有一双攥满老茧的手,干起活来都一样泼辣、踏实。
玉门油矿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谈起工业办农业来,都情不自禁地说:工业办农业新就新在有较多的共产主义因素,它有力地冲刷着人们的资产阶级思想。机械厂党委书记时佐汉,以前在工业生产中也经常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同工人的关系不断得到改善,但他参加农业生产后,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他有一段深刻的议论:在参加花海农业大会战中,不论你是书记、主任、队长,也不管你是技术员、工程师,都同工人、家属打成一片,同住地窝子,同吃一锅饭,大家都手不离锨把,白天一块大干,晚上一起学习。干群界限、工种界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界限不见了。工人们说,大战花海看到了南泥湾大生产的革命精神,看到了战争年代的干部作风。
石油沟油矿地质技术员唐光玉,是四川石油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过去,他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尤其看不起农民,觉得农业活无非是出力气。一年冬天,领导让他到祁连山放羊。在他心目中,放羊也不过是“鞭子抽抽,草滩转转”的简单劳动,没有什么了不起。谁知第一天他就出了洋相,他的腿都跑痛了,羊群一点也不听他的指挥。那天晚上,放羊班的老工人又给他上了一课。祁连山的冬天,寒风刺骨,大伙把最暖和的地方让给了他,一位老工人把铺盖搬到露天地去睡。他说:“睡在小屋里听不到羊下羔的叫声,刚下的小羔不立时烘干会冻死的!”唐光玉睡不着了。先不说放羊的学问需要认真学习,老师傅热爱国家财产的好品德,不也是自己在课堂里学不到的吗?从此,唐光玉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虚心学习老工人的优秀品质和丰富的牧羊经验。现在,他已是一位挥起牧鞭会放羊,拿起图纸能设计,深受工人欢迎的技术员。他在给爱人的信中谈到这段不平常的经历时,无限深情地写道:“脸晒黑了,心炼红了,鞋跑破了,路走正了!”
深 刻 的 变 化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给玉门油矿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昔日荒无人烟的瀚海戈壁滩上,如今出现了高产良田,一道道防护林带象绿色的长城,护卫着丰收的庄稼,清亮亮的渠水伴着孩子们银铃般的歌声,欢快地流淌着,这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的塞外江南的景象啊!当我们同女子赶车队的大嫂们谈起这里的变化时,她们认为最大最深刻的变化,是战斗在这里的那些当年提篮子、抱孩子的家庭妇女的变化,以及由这一变化带来的家庭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戈壁庄保卫处家属、农场副指导员边国翠的成长,就是这个深刻变化的一个典型。十一年前,她还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在戈壁庄农场初创的一九六六年春节,她同一大批家庭妇女来到这里,二三十个大人孩子,挤在一个破马厩里。当时,她忍不住对着漫天风沙哭鼻子。她的爱人张友当时也看不起妇女,认为这些“头发长,见识短,只配洗个碟子碗”的家属,不能在这戈壁滩上扎下根来。但是,事实是这样的令人信服,这些孩子的妈妈们,在大庆家属“五把铁锹闹革命”的精神鼓舞下,烧砖造房,植树垦荒,当年就收了四万斤粮食。十一年过去了,边国翠在这个熔炉里迅速成长,一九七五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了家属干部,从一个消费者变成了英雄的创业者。他们两口子因经济、孩子、家庭纠纷吵嘴的往事已成了工余饭后的笑料了。
现在,玉门油矿农场中的三千多名家属中,有二百五十八人入了党,二百四十三人入了团,二百一十二人担任了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三百多人当了拖拉机手、赤脚医生、人民教师,一千多人成了科学种田能手。当年那些在别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的妇女,如今在千人大会上,有的可以不拿讲稿,作生动的长篇报告。她们不仅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而且是一支十分活跃的政治思想工作队伍。如今,每当有的石油大哥思想“卡了钻”,这些石油大嫂们还能出色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家属队伍的思想革命化,使矿区的社会主义阵地更加巩固。不劳动可耻,劳动光荣;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已形成风气。正象玉门人自己创作的《玉门油田永不老》那支歌中唱的一样:“大庆红旗金光闪耀,玉门油田永不老!”
巨 大 的 收 获
今年,是玉门油矿原油产量连续稳产增产的第七个年头,也是农副业生产的第十一个丰收年。十多年来,一万二千名家属同职工一起,在局党委领导下,开荒造田三万九千亩,创办了七个农副业生产和生活基地,三十四个居民点,累计生产粮食九千八百五十多万斤,蔬菜八千四百九十多万斤,油一百九十七万斤,肉二百四十万斤,瓜果十二万斤,家属实现了粮、油、菜、肉自给,职工生活普遍得到了改善,还解决了部分职工与家属长期分居两地的问题。
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啊!也正是为了赢得这些物质上的大丰收,他们在同天斗,同地斗的过程中,也同错误路线、错误思想斗,思想上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在玉门,人们深深地爱上了工业办农副业这个新生事物;不管来自“四人帮”的干扰,还是来自职工和家属内部的错误思想,都会受到坚决的抵制。一九七○年,上级为了支援新油田,从玉门油矿调走了三分之一的职工和二分之一的主要设备。当时有人认为,人员、设备调走了这么多,主张把农副业生产“退下来”。局党委围绕“在人员、设备不足的困难条件下,要不要走‘五七’道路”的问题,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各基层单位的党委和广大职工、家属听说有人对“五七”道路发生了动摇时很生气,自发地派出六十多名代表来参加扩大会议,大讲“五七”道路的重要意义,严肃地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全局广大职工和家属一齐动员,开展了每人积一吨肥、平整二分地、修三米渠的“一二三”活动,并响亮地提出了“人走雄心在,人减干劲增”的战斗口号。这一年,原油生产提前二十四天完成了国家计划,农副业生产不仅没有“退下来”,反而向前跨了一大步,粮食产量比前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七。当“四人帮”砍大庆红旗的妖风刮到玉门的时候,玉门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勇敢地捍卫了大庆红旗。他们坚持学大庆,想新的,干大的,又提出了奋战十年,创建“油田大寨”,实现全局职工和家属粮、菜、油、肉、鱼、果、糖七自给的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向花海新基地发起了大进军。
玉门人这种宝贵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是新型矿区这个大学校培养的结果,是长期坚持走“五七”道路的结果。现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属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在戈壁滩上安家落户大办农副业,不仅是为了夫妻团圆,更是为了工农大团圆,为了共产主义早实现!”
这就是新型矿区一代新人宽阔的胸怀!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