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向往着十月的曙光——鲁迅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电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1-07
第4版()
专栏:

向往着十月的曙光
——鲁迅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电影
江之水
鲁迅热爱和向往列宁领导的伟大的十月革命。他热烈地歌颂十月革命是摧枯拉朽的“大风暴”,是“新世纪的曙光”。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象给造反的奴隶们私运军火一样,不断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十月革命前后的苏联文学、木刻版画,为中国人民展示了一幅幅“簇新的,真正空前的社会制度从地狱底里涌现而出,几万万的群众自己做了支配自己命运的人”的壮丽图景。
鲁迅也很喜爱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电影。他把这些影片当作鼓舞中国青年争取解放的巨大力量。可惜,在三十年代的旧中国,能够看到一部苏联影片是十分困难的。鲁迅看过《哥萨克》、《生路》、《亚洲风云》等苏联影片。当他看了《夏伯阳》以后非常高兴,并劝周围的人去看。他在银幕上看到那些为了争取新生活而驰骋在俄罗斯“黑土”上的英雄们的时候,他的心顿时飞向祖国大地,同毛主席亲自率领的工农红军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们中国现在有数以千计的夏伯阳正在斗争。”这是鲁迅对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最热情的赞颂。他同青年作家一起看新闻电影,当银幕上出现莫斯科红场上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宏大场面时,鲁迅的心不能平静,他激动地说:“这个我怕看不到的……你们将来可以看得到。”鲁迅坚信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他鼓舞青年们去争取这样的时刻早日到来。鲁迅虽然没有能亲眼看到我们在节日里的盛大游行,但是,他永远行进在我们队伍中间,分享我们胜利的欢欣。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就在鲁迅逝世前九天,当他看到根据普希金原著《杜勃罗夫斯基》改编的电影《复仇遇艳》时,难抑心头的喜悦,当天便连写二信告诉朋友:“以为甚佳,不可不看也。特此鼓动”,“觉得很好,快去看一看罢。”是什么力量使得鲁迅先生感到如此的深爱和慰借呢?许广平同志告诉我们:“那张片子中,农奴最后给地主的一击(从前俄国的农民,实在过着非人生活的待遇),最使他快意”。普希金的小说写到了旧俄农奴的命运,写到农奴们烧毁庄园和对富人的“抢劫”。这一切,怎能不使鲁迅联想到中国农民的命运,怎能不想到千百万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祖国的儿女呢!鲁迅在逝世前不久少有的这种快慰,表现出他时刻在向往着革命的风暴,他仿佛从影片中也听到了那震撼大地的中国人民的怒吼声。
鲁迅十分关心反映十月革命的影片。有一次,上海租界里的巡捕房禁演了一部表现十月革命的美国电影。有人还宣传影片如何激烈,小火轮上插着红旗呀,暴动呀,等等。后来在一家不被人注意的影院中公演,鲁迅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了。影片中果然有红旗、起义,然而鲁迅先生的评价是:租界尽管禁演,片子却是反动的。因为鲁迅看到的不光是表面上影片中有红旗和起义,而且看到了隐藏在那背后的险恶用心。他看到影片中的起义队伍叫被捉来的衣饰华丽、穿高跟鞋的妇女给大船背纤。妇女们步履艰难。船头上手持皮鞭的大汉不断抽打妇女,她们身上的衣服一条条的被撕裂下来。影片中还描写那位农民起义领袖攻进了地主的庄园以后,不顾自己的弟兄刚刚被打死,抛弃了起义队伍和相爱的女伴,却跟地主的女儿混在一起了。鲁迅对这部恶意歪曲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电影给以强烈的谴责。这部电影不仅宣扬了阶级调和,还把劳动人民写成是一群野蛮残暴的乌合之众。这完全是站在帝国主义和被打倒的剥削阶级立场上来看伟大的十月革命,而有的人竟然说它“激烈”。
鲁迅对于这部影片的憎恶,显示出他敏锐深刻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对十月革命的衷心热爱。他以鲜明的爱憎捍卫着十月革命的光辉。
可悲的是,十月革命的故乡现在已经演变成凶恶的社会帝国主义,叛徒们正用自己的手在撕扯着十月革命的鲜艳红旗。
然而十月革命的儿女是不可战胜的,新世纪的曙光将永远照耀着全世界为无产阶级革命而战斗的人们。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忠于十月革命的儿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