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一次别开生面的临床病理讨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1-11
第4版()
专栏:

一次别开生面的临床病理讨论会
深秋的南国,依然暑气未消。然而,在广州中山医学院的一个课室里,却更加显得热气腾腾。两百多个座位的课室,挤着坐了三百多人。一次临床病理讨论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讨论会由陈国桢教授主持。他是学院“临床病理讨论会”领导小组负责人之一。这次,他们选了一个常见病,但又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病例作为讨论题。这位病人来自农村,发热多月,肝脾明显肿大,同时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经内科治疗无效死亡,死后曾作尸体解剖。讨论会前,印发了病人的病历摘要,让大家根据这个病人临床表现、体检和实验检查资料等记载,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讨论其鉴别诊断,作出最后诊断。
讨论会上,头一个发言的是附属第二医院一位内科主治医生。他为了准备发言稿,详尽分析了这个病人的病史记载,查阅了国内外许多文献资料,参考了几百个类似病例的记录,旁征博引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本病例的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应从这些器官和淋巴结的疾病来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是考虑恶性网状细胞病和恶性淋巴瘤,而以后者的可能性较大。他的发言详尽、细致,得到了一位副教授的赞同。这位副教授以严密的逻辑对病例进行了层层分析,逐个排除他认为似是而非的诊断,从理论上讲得也比较透彻。同时还提出了不能将肝结核除外的新见解,给大家启发很大。发言一个接一个。附属第二医院内科医生曾庆华提出了新的论据和结论,使整个课室顿时活跃起来。曾医生认为,首先应从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考虑,不要被肝脾肿大等个别现象所迷惑,而应从整个机体全面考虑。他根据病人有肺罗音、扁桃体化脓、声嘶等症状,认为对整个病情来说,可用粟粒性播散性结核来解释。病历记载血沉率正常,似乎反对这个诊断。但他说,许多文献资料表明,这种病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病例血沉率是正常的。这一事实证明,血沉率正常并不能否定这个病例是粟粒性播散性结核的可能。接着发言的附属肿瘤医院的一位医生也提到同曾庆华医生同样的见解。
准确的诊断结论是什么呢?最后由病理教研组的一位老师介绍了这个病例病理解剖的情况,发现这个病人患的主要是播散性结核病,有广泛的、多器官的粟粒性结核病,死于毒血症。讨论会上还放映了有关这个病例的肺、肝、脾、胃四个玻片检验的幻灯,展示了病人的一些大体标本,从临床实践和病理理论的结合上正确地回答了这次讨论会的题目。
最后,由陈国桢教授作了简要总结。他说,筹备这次临床病理讨论会,可费了周折。这些年来,在“四人帮”的严重干扰破坏下,基础理论教学的一整套都被搞乱了,临床的严格制度被破坏了,连比较完整的病历记载也难找到。尸体解剖也大大减少了。他说,这次临床病理讨论会上,一些同志诊断有片面性和过分依靠实验检查的结果,除了有各自主观上的原因外,病例记载的不够完整、详尽也有很大关系,给正确地得出诊断结论造成了一定困难。他要求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提高基础理论和医疗质量,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清除“四人帮”的流毒,把医学教育革命真正地搞好。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