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一张生动的答卷——隆化县河东大队支部书记张洪阁每年劳动三百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1-13
第2版()
专栏:

一张生动的答卷
——隆化县河东大队支部书记张洪阁每年劳动三百天
干部变不变,劳动是答卷。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公社河东大队张洪阁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十三年来,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用自己的双手向党和人民写出了这样一张生动的答卷:每年参加劳动三百天。他同社员群众一起,用劳动的汗水,冲走了村旁白花花的沙滩和碱洼,造出了平展展的两千亩农田;粮食亩产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一百八十多斤,猛增到五百多斤,每年向国家贡献余粮三十多万斤,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
张洪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为啥这样高?因为他深刻领会了“人不劳动会变修”这个真理,心里时刻不忘前任书记蜕化变质的沉痛教训。一九六四年以前,这个队是全县有名的落后队。干部整天蹓蹓跶跶,集体生产不管,阶级斗争不抓,致使资本主义泛滥,阶级敌人捣乱,粮食产量下降,社员年年吃国家返销粮。支部书记由于懒、贪、变,最后垮台了。在“四清”运动中,刚入党不久的张洪阁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一个老贫农攥住张洪阁的手说:“你可要为咱河东一千多贫下中农争气,带领咱们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啊!”这一夜,张洪阁连眼皮都没合。他想到自己即将挑起的重担,心潮汹涌澎湃。他暗暗告诫自己:前任支书就是因为不劳动变修了。这前车之鉴可千万不能忘啊!第二天,公鸡没打鸣,他就扛着锨镐下地了。打那以后,他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爬山涉水,同社员一起讨论制定了山区建设规划。他还访问了全村所有贫下中农,把他们的阶级苦、血泪帐一一记在小本上,装在心窝里。这些年来,张洪阁严格要求自己,把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一张衡量干部思想变不变的政治答卷,天天认真填写。
为了保证每年能劳动三百天,他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大队支部委员们的作用,不使自己陷入事务的圈子里。二是减少会议,把大队办公和开会的时间,由白天改为早晚。三是见缝插针,会前和会后,挤时间参加劳动,特别是大忙季节,他都要争分夺秒,力争参加。
是啊,河东大队的山水田林路,到处都留下张洪阁带领群众大干大变的脚印。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张洪阁总是排头兵。春秋两季平整土地,他在工地边干边指挥,每天天一闪亮就下地,又是测量,又是划段,为大家做好工前准备。社员出工了,他跟大家一样分担任务,一样评工记分。冬季打机井,第一个下井挡流沙、防塌陷的是他,站在水里安井管的也是他。全大队打了十四眼机井,从破土到完工,他跟着大家打了十三眼。
最使人难忘的是一九七六年年底。当时,大队正在修建扬水站,他和一个社员抬着三百斤重的铸铁管上山,山路陡峭,脚下打滑,前后铁管相撞,把他的右手食指砸断了。医生给他捆上夹板,让他休息三个月,可他第二天就冒着纷飞的大雪上山,并且一连干了三天。队里突击挖二十天土,他用一只手拿锨,坚持挖了二十天。队里垒砌水渠豁口三十天,他一天也没少干。他的断指肿了又消,消了又肿,整整劳动了三个月。社员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称他是一个钢打铁铸的硬汉。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