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西方报刊评论苏联争夺非洲霸权的新挫败 俄国人在索马里摔跤丢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1-17
第5版()
专栏:

西方报刊评论苏联争夺非洲霸权的新挫败
俄国人在索马里摔跤丢脸
据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六日讯 索马里决定废除索苏“友好条约”、勒令撤除苏联一切军事设施和驱逐苏联专家后,美国、英国、西德、法国和瑞士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是苏联对外政策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十五日在一篇题为《俄国人,滚回去》的社论中说,“俄国人由于野心过大而又行为愚蠢,蒙受了一次历来在外交上最严重的挫折”,“自从一九七二年埃及人采取了类似的行动,赶走了俄国人以来,莫斯科还未遇到这样的挫折”。社论指出,十多年来,苏联“希望通过在红海口建立的海军设施,在东北非开辟一个新的势力范围”,索马里的事态发展“是一个例子,说明即使俄国人拥有军事力量,他们却能为自己作出多么错误的估计和把事情搞得多么糟。”
这家报纸同一天刊载的一篇文章说,“克里姆林宫在全世界的威望及其想要主宰具有战略意义的非洲之角——它守卫着始于波斯湾的石油运输要道——的希望遭到严重打击后,面临着某些严酷的选择。”文章还说,“苏联在非洲之角施展的带有很大风险的外交已使克里姆林宫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莫斯科在十八个月内失去了两个友好条约”。
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题为《俄国在非洲摔了跤》的社论说,“俄国人一度可能相当自信,认为殖民时代之后的非洲将落入他们的怀抱”。他们希望,“非洲历史一般地说正朝着他们的方向前进”。可是,今年五月,苏联专家被赶出苏丹;十一月十三日索马里又采取断然行动,废除索—苏条约,“这对看来已在索马里站稳脚跟的苏联来说是重大挫折”。
英国《每日电讯报》就索马里的行动发表社论说,“俄国精心策划的在非洲争取人心,更重要的是争夺势力、基地和对原料的控制权的计划所受到的日积月累的失败是多么惨重”。它还指出,“俄国在整个非洲江河日下的名声和前景将更加低落”。它在非洲其他地区的“希望也是要落空的”。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说,继埃及和苏丹之后,现在第三个非洲国家赶走苏联专家并不让苏联使用军事设施,“这就使苏联丢尽名声”。
芬兰《赫尔辛基新闻》驻莫斯科记者写的一篇评论指出,在索马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中,“从国际方面看来,更严重的打击是废除友好互助合作条约”。
法国《世界报》的社论说,继在埃及和苏丹遭到失败后,“同摩加迪沙关系的破裂,是莫斯科在非洲不到两年遭到的第三次挫折”。
《世界报》说,苏联“在非洲更多地是作为超级大国行事,而不是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行事。苏联在非洲争夺势力范围的活动,非常象本世纪初一些殖民大国的活动,但比它们还笨拙。”
《巴黎日报》在一篇文章中说:“莫斯科在索马里(以及在此以前在苏丹和埃及)的失败,并不只是那样地从这个国家被驱逐出去,而是在那里留下了一个极坏的记忆。”
文章谈到当索马里人得悉废除索苏“友好条约”等决定的消息时说,“在摩加迪沙的街道上,儿童跳起舞,妇女唱起歌,男人鼓起掌”。
《震旦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在索马里,“俄国人在各地都充当苛刻和多疑的主子。”文章说:“苏联当初决定打入索马里,是为了使它能向东非渗透和控制印度洋”。
瑞士洛桑《论坛晨报》在题为《苏联的泡影》的评论中说,由于索马里驱逐苏联专家和废除索苏“友好条约”,“大概已经引起克里姆林宫的震惊。苏联的沉默表明,更多的是沮丧,而不是尴尬”。
评论指出:“苏联人在许多方面显得失望。它在东非和环绕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半岛的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的要道的狡猾战略,受到了新的挫折。苏联企图在这里臆造一种保护方式,使苏联能够铲除美国的影响和美国的保守的阿拉伯中转站。今天,这个巨大的企图已经完全成了破灭的泡影。”
《瑞士报》在一篇评论中说:“由于认识到同莫斯科的特殊关系已经导致索马里陷于困境,索马里国家首脑终于决定了送回苏联顾问。”
《纳沙特尔舆论报》以《失败》为题发表评论说:“庆祝刚在莫斯科结束,苏联就得知,它又败了一仗。非洲之角刚刚又摆脱了它,而苏联为了征服它,奴役它,曾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和阴谋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