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勇攀登 结硕果——记育种家俞敬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1-29
第4版()
专栏:

勇攀登 结硕果
——记育种家俞敬忠
江苏泗阳原种场技术员俞敬忠,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十多年来,他和本场工人一起,先后培育出十多个棉花、小麦、水稻和大豆新品种,有的超过了国外名牌品种,推广到十几个省市,还支援了第三世界国家。近几年,俞敬忠发表了十余篇文章,提出了繁育结合、推陈出新的良种繁育新体系,为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作出了贡献。
一九六一年,俞敬忠大学毕业了,分配在县城工作。但是,强烈的事业心促使他主动要求离开了机关,来到了地处废黄河底的泗阳原种场。他和广大群众一起投入了治沙改土的斗争,开辟新的育种基地。
泗阳县是个新稻区,地处淮北,无霜期短,开始,俞敬忠从当地引进的水稻良种“桂花黄”中,选育出一种穗大粒多的“毛桂花黄”。但因没有解决生长期长,成熟迟的问题,仍然不能适应当地稻麦双高产的实际需要,不受群众欢迎。这个教训使俞敬忠认识到,必须牢牢树立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思想。他决心培育出一个早熟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得到了大家的热情支持。管水的大爷在田间巡回时,看到优异的稻棵,就在旁边插上个标记,等他去鉴别;科技队的青年看到出色的单株,就赶忙拉他去观察。俞敬忠自己更是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地工作着。一次,他天黑从田里回家,刚端起饭碗,猛然想起,有一棵稻子长得出类拔萃,其它数据都记录下来了,但粒子多少还没有数。他立即放下饭碗,跑回田里,借着手电筒的光,吃力地一颗一颗数着稻粒子,数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才记在小本子上。辛勤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九七○年,他从“农垦五七”中选育出了“泗稻四号”,既保持了原品种高产优质的特点,又可早熟半个月左右。目前,这个良种已成为徐淮地区麦茬稻的当家品种之一,并推广到安徽、河南、山东等省。
俞敬忠脚踏实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精神,受到原种场党组织的重视和关怀。场里划出二百多亩田作为试验基地,成立了三十人的科技队交给他指挥,还发动全场职工协助他工作。一九七五年,俞敬忠与青年工人陈昌明等,又在“泗稻四号”的基础上,育成了“泗稻六号”,把早熟、高产、抗病在一个新的水平上统一起来。今年已开始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
科学高峰无止境。俞敬忠在科研事业的征途上脚踏实地勇攀登。过去,泗阳原种场主要任务是繁殖美棉“岱字十五号”原种。早在文化大革命前,场里职工就想选育一个超过“岱字十五号”的棉花新品种,并着手进行试验。有人却说:“‘岱字十五号’是世界有名的良种,能把它繁殖好就行了,你们不要异想天开!”这个问题引起俞敬忠的深思,他想,对于外国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但是,学习决不能代替创新。如果把外国引进的种子奉若神明,只繁不育,怎么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各种矛盾,破除迷信,大胆培育自己的新品种。棉苗一出土,他同工人郑发富就忙着到田间观察、比较;棉花吐絮期,又拿着布口袋到田里去拾花;考种、轧花,他都自己动手。每年,他们都要踏遍千亩棉田,挑选一万多个单株,搞一百多个杂交组合,鉴定一千多个品系,整理出十多万个数据。经过四、五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选育出“泗棉一号”新品种,发扬了“岱字十五号”的优点,又克服了它成熟期迟、不宜密植、抗病力差等弱点,达到高产优质。这个品种已推广到十多个省市,今年还被列为参加全国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的四个新品种之一。
每一个新品种,不仅倾注了俞敬忠的辛勤汗水,更体现了他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另一个棉花新品种的出现,也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那是一九七○年,俞敬忠收到四川一个农民寄来的一封信和五十粒棉种。信中说:“寄去的这五十粒大桃棉种子,也许没有推广价值,那就作你们培育新品种的材料吧。”这位热心科学的农民,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他把这几颗饱含深情的棉种在原种场试种后,结出的棉桃的确很大,但结铃性差,烂桃现象严重。他继续试种,不断选择。八年过去了,终于育成了一个超过“泗棉一号”的新品种。它成熟早、产量高、纤维拉力强,克服了国内自育品种的主要弱点。
还有个“泗麦一一七”小麦高产新品种,则是俞敬忠和青年工人孙宝修等,前前后后花了十三年工夫才培育成功的。为了创造独具特色的育种材料,作为培育突破性小麦新品种的阶梯,俞敬忠一个组合、一个组合地进行广泛杂交,一批种子、一批种子地进行辐射处理,连续几年都失败了,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素材。但是,他不气馁,不动摇,继续进行试验。有一年春天,他在杂交后代中发现一棵麦子,长相很特殊:株型矮壮,叶片短挺,穗大粒多,这一发现,使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不巧,麦收时节碰上了连阴雨,他生怕这棵麦子穗上发芽,就把它拔回家,把粒子搓下来,放在炉子上烘干,然后用纸袋装好,锁在箱子里。秋播后,尖尖的嫩黄色的麦苗破土而出。后来,他就用这棵单株的后代与选育的另一个半成品杂交,经过几年的精心加工,终于育成了“泗麦一一七”新品种。
十几年来,俞敬忠坚持刻苦学习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研究国内外育种科学的新动向,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就是在“四人帮”横行霸道的时期,他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党的十一大以后,新党员俞敬忠更是豪情满怀,决心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