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大干 实干 高速度发展农业 宿迁县下大力气迅速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近七年来粮食产量连跨七大步温县每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十二年粮食产量一直上升,成为著名的小麦高产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03
第1版()
专栏:

大干 实干 高速度发展农业
宿迁县下大力气迅速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近七年来粮食产量连跨七大步温县每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十二年粮食产量一直上升,成为著名的小麦高产县
编者按:今天本报报道的宿迁县、温县和十一月三十日报道的昔阳县、鱼台县,都是高速度发展农业的典型。这几个县的农业生产连年持续跃进,主要是由于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决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坚持认真学大寨,并且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积极改变自然条件。宿迁县解放前几乎年年受灾。“洪水暴浸,一宿迁城。”宿迁这个县名,记录了当地人民的历史灾难。解放后,特别是近七年来,宿迁人民真心学大寨,奋起赶昔阳,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山河面貌迅速改观,经受住了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终于摘掉了多灾低产的帽子,农业发展速度在淮北地区名列前茅,平均每年增产粮食七千五百多万斤。温县走的也是这样一条道路。
现在,正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要积极响应华主席来一个比赛的号召,学习昔阳、鱼台、宿迁、温县的榜样,挽起袖子大干,扎扎实实大干,在今冬明春的农田基本建设中,真正干出好的效果,为夺取明年农业全面丰收、高速度发展农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新华社南京电 昔日的“洪水走廊”江苏省宿迁县,近七年来,农业发展速度在淮北地区名列前茅。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九年,宿迁县粮食总产量由一亿七千万斤增长到二亿八千万斤。二十年间,平均每年只增产粮食五百五十万斤。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六年,七年间,全县粮食总产量猛增到八亿一千万斤,平均每年增产七千五百多万斤。七年连续跨了七大步。
宿迁的农业生产发展这么快,重要原因是,他们经受住了各种自然灾害侵袭和阶级斗争大风大浪的考验,打了几场硬仗,下大力气迅速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接着又采取了一些根本性的措施。
宿迁县位于沂、沭、泗河下游,自南宋以来的八百年间,“水势横溃,河湖无涯,无岁不受患”。相传,宿迁就因“洪水暴浸,一宿迁城”而得名。解放以后,易旱易涝、多灾低产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自一九六九年冬以来,宿迁人民真心学大寨,奋起赶昔阳,把农田基本建设当做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七年时间,全县开挖大中沟渠四千多里,兴建桥梁涵闸九千多座,架设高压农用输电线路六百七十多里,建造电力排灌站一百五十多处,建设电站装机容量一万七千五百千瓦,打井九百多眼,修复了五个老灌区,开辟了两个新灌区,把原来的三角田、葫芦田、碟子田,基本上变成平展展的方块田,七年来共挖土约三亿立方米,使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面积扩大到八十万亩,做到了日雨二百毫米不受涝,百日无雨保丰收。
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宿迁人民逐步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把种旱谷为主变成种水稻为主,使全县八十五万亩农田种上了水稻,进而实行水稻、“三麦”、绿肥轮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复种指数。这样,地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粮食平均亩产从一九六九年的二百八十斤提高到一九七六年的八百五十多斤。
在治水改土的同时,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努力用机械武装农业。全县耕地、脱粒、运输、排灌、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温县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农业又获得全面丰收。全县三十万多亩粮地,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一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四万多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八十斤,比去年增长四成多;油料作物的产量和生猪饲养量都比去年显著增长。
在河南省一百一十个县中,温县粮食平均亩产最高,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也最快。今年全县粮食总产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了一点九倍。特别是小麦增长速度更快,十二年来总产量增长三倍,一九六五年小麦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九十三斤,今年达到七百一十三斤,增长二点六九倍,成为我国著名的小麦高产县。十二年来,温县农业生产是一直上升的,无灾大增产,小灾中增产,大灾小增产。
一九六四年,温县干部和社员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积极打井、修渠,努力改变生产条件。一九六五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就上了《纲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头五年,温县年年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产量年年上升,平均每亩地每年增产三十四斤。粮食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平均每年每亩增产八十八斤。
为什么最近六年增长得快?这是因为从一九七○年以来,温县以大寨、昔阳为榜样,大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批资本主义,大批修正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每年进行规模巨大的农田基本建设。县委的同志说:要想产量变,必须条件变;要想条件变,必须靠大干。他们怎样大干的呢?
一、打机井、搞配套。现在平均每八十亩粮地有一眼机井。二、改明渠为暗渠,修建地下水泥管道灌溉网。三、修河建闸,做到遇旱有水,遇涝排水。四、深翻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实现大地园田化。五、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一九七○年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现在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一。六、大力发展养猪生产,施用农家肥逐年提高。加上全县普遍选用良种,积极防治病虫害,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不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做到了丰收不靠天,有灾之年也能夺高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