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褐煤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10
第6版()
专栏:柏林通讯

褐煤之乡
初冬的一天,我们来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褐煤之乡——科特布斯专区,访问了“青年褐煤矿企业”。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产国,而位于共和国东南部的科特布斯专区又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褐煤生产中心。这里不仅集中了全共和国褐煤储藏量的百分之六十,而且全共和国褐煤开采量的一多半都出自这里。
当我们来到“青年褐煤矿企业”参观时,看到绵延数公里长的露天煤矿区,庞大的轮斗铲或链斗铲正在挥动巨臂剥离土层,排土桥则用它数百米长的输送带不断地把泥土送到远处,火车在密布的铁路线上繁忙地将开采出来的褐煤运送出去。
最 重 要 的 能 源
“青年褐煤矿企业”的总经理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褐煤是我们最重要的能源。”
早在十六和十七世纪,科特布斯地区就已经开始开采和利用褐煤了;十八世纪中叶德国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成功将粉尘状的褐煤压制成煤砖,有力地推动了褐煤工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初,露天煤矿的建设在这里就已略具规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褐煤在这个被分裂的国家更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它唯一可以大量开采和利用的燃料资源。据介绍,褐煤的科学利用,满足了这个国家百分之六十的能源需要。
然而,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褐煤生产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例如,许多老矿已开采殆尽,需要建设新矿,而每一新矿的兴建就需要投资五到十亿马克,施工六到十年。又如,由于矿区地质条件越来越差,为开采每吨褐煤所需剥离的土方、排出的地下水量也大大增加,褐煤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褐煤工业还要不要继续发展,一度似乎成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政策中的一大难题。
一 段 曲 折 的 路
据一些朋友介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六十年代在石油进口成倍地增长、本国褐煤生产条件日益困难的时候,曾经出现把这个国家的能源供应从以褐煤为基础转为以石油、天然气为基础的主张。尽管后来的事实很快证明上述那种主张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但是对于进口石油前景的乐观估计,却一直存在到七十年代初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褐煤工业的发展,使褐煤的产量一度停滞不前。一九七四年六月,德国统一社会党的理论刊物《统一》杂志还写道:“同苏联牢不可破的兄弟联盟,保证着我们对石油和天然气稳定的进口,而不受经济形势动荡和人为的缩减或物价上涨的影响。”
当我们同“青年褐煤矿企业”负责人谈到那种以石油代替褐煤的主张时,他笑了一笑说,好在我们没有那样做,不然,我们今天更会受进口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了。接着,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这里生产的褐煤质量并不很好,它的发热量只有石油的四分之一,每吨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五十,所以要生产八吨褐煤才能顶上一吨石油,化费是不小的。但是,目前八吨褐煤的成本仍然远远低于一吨进口石油的价格。因此,“青年褐煤矿企业”的生产还要继续发展,他们计划,到一九八○年,年产量要从目前的三千万吨增加到八千万吨。
确 定 的 方 针
近两年来的事实,似乎已经扫尽了这里对发展褐煤生产所残存的疑虑。无论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的讲话,还是报刊文章,都一致认定“褐煤目前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头号能源”,
“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的能源资源”,“加强扩建本国的原材料和能源基础”,以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这已经是一再强调的方针。
一九七五年五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次召开了全国性的褐煤能源会议,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本国的燃料资源,此外,新的五年计划规定对褐煤工业作大量投资,到一九八○年要扩建五个、新建十个露天褐煤矿。为了保证褐煤和其他原材料开发的长远需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地质勘探工作近几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一九七四年成立了地质部,一九七七年成立了专门研究所,计划到一九八○年再探明二十到三十亿吨的褐煤可采储量。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褐煤生产已经完全机械化,而这些机器设备都是本国制造的。目前,人们正在设计、制造效率更高的设备,以加速生产。在“青年褐煤矿企业”的一个矿上,正在安装一台迄今最大的轮斗铲,它重达八千八百吨,每小时可挖土一万四千方,其效率几乎等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目前使用的同类机器的两倍。
这次褐煤之乡的参观访问,使我们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褐煤生产的现状和人们寄予的希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们决心发展褐煤生产为国民经济提供可靠能源的努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有理由相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工人阶级和科技人员,将会排除困难,在这方面作出更好的成绩。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