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积极发展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湖南省桑植县西莲公社教育革命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12
第3版()
专栏:

积极发展农村各级各类教育事业
——湖南省桑植县西莲公社教育革命调查
编者按:西莲公社党委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紧密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从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江西共大为榜样,依靠广大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大办教育,仅仅用了八年时间,就在全公社先后普及了初中、高中和幼儿教育,为农业学大寨输送了大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初步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步伐。
为了加快培养科学技术人材,造就宏大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办学形式。西莲公社大力发展普通教育、业余教育、幼儿教育,逐步形成农村五·七教育网,是普及农村教育、培养农业科学技术力量的一个好经验,值得借鉴。
湖南省桑植县西莲公社地处桑植、石门、慈利三县交界,是一个土家族、汉族杂居的大山区。这个又穷又白的山区公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正展现出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
建成了五·七教育网
全公社九个大队,四十三个生产队,一个农科站,共八百七十一户,四千七百口人。旧社会,这里只有一所小学,五十来个学生,绝大部分是地富子女。贫下中农百分之九十以上只字不识。解放后,这里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近百分之五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西莲公社党委领导广大贫下中农,在实行大办农业的同时,遵照毛主席的《七·三○指示》,以江西共大为榜样,大办教育。从一九六九年起,他们更加自觉地把农业学大寨和教育革命结合在一起。八年来,这个公社共办起中小学三十五所,五·七大学一所,在校学生一千一百一十七人。同时,还办了业余学校九所,政治夜校四十九所,参加学习的二千零三十四人。农村儿童大部分进了幼儿班。全公社逐步形成一个包括普通教育、业余教育、幼儿教育的农村五·七教育网。受教育的人员,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一九七二年普及了小学五年教育,一九七四年以来,先后普及了初中、高中和幼儿教育。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革命的深入,加速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步伐。由于农村技术力量的增长,队队建立了科研组,形成了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农科网,促进了农副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四年,公社粮食亩产跨过了《纲要》;药材、茶叶、畜牧都有很大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
西莲公社党委从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需要出发,结合当地实际,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八年来,在教育制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一是改革领导体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校。在这个公社,各级学校都分别由各级办学单位领导。公社党委、大队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就是公社、大队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生产队长就是队办学校的校长。这样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党对教育的领导,而且使国家办学和群众办学两个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骡子岭大队,一九七二年以前,同邻近大队共一所小学。分级办学、分级管校以后,群众办学的热情高涨,七个生产队办了五所小学,一所中学,学生由三十二人增加到一百四十四人。另外,还办了业余中学一所,政治夜校八所,参加学习的二百五十七人。利用学校课堂办了政治夜校,大大方便了贫下中农学政治,学文化。
二是改革学校体制,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公社中学与公社企业合办。社办五·七大学的茶叶科、药材科、畜牧科,分别办在公社的茶场、药场、畜牧场。大队学校与大队厂、场等有关企事业单位合办。实行政治思想工作统一做,教学、生产、科研计划统一定,教学、科研班子统一配,经济财务统一管。学生既读书,又生产,每所学校既把培养人放在首位,又同时努力为社、队创造物质财富。一九七六年,全公社教职工口粮、工资自给有余,学生全部免费入学,做到办学不要国家一分钱。
三是改革教学体制,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公社各类学校坚持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在教学中进行科研、生产,在科研、生产中进行教学。
首先,正确处理主学与兼学的关系,恰当地安排教学和劳动的时间。根据农事季节和学生年龄,使学习、劳动互为调剂。劳动时间一般是:小学每周四至五节,初中每周一天,高中一天或略多一点。五·七大学原则上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劳动,雨雪天整日学习,大忙季节集中劳动。学生的生产劳动,以校内基地劳动为主;校内基地,以种植、饲养为主;种植、饲养以科学实验为主;科学实验,以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例如,公社中学高一班,一九七六年,包括春种、春收和“双抢”在内,学生全天劳动时间六十三天;全天学习时间一百八十天;用于科学实验,一边教学,一边实践的时间,一百天。全年除教完省编通用教材外,语文还增讲了一些补充教材。农业基础知识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各个学校的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科学研究,主要围绕社队科学种田中的问题进行。公社中学为促进社队耕作制度的改革,提高旱粮复种指数,广泛开展了良种繁殖和三熟制耕作试验。几年来已先后培植成功和推广了“五七○一”、“五七○二”、“新双一号”等九个适应高寒山区的玉米良种,为县内外一百八十三个单位,提供了良种二万九千余斤。这个公社霜冻期长,历来认为不能种油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一九七二年起,他们进行科学实验,通过杂交,培育成功“西油一号”,大面积种植,产量高的亩产四百三十多斤,现已推广到各个大队。这个学校还对二十多种名贵药材以及茶叶的栽培,进行了各种试验,为大量发展药材、茶叶生产,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五·七大学畜牧科,去年繁殖饲养了十种良种猪,为社队集体猪场提供良种猪一百零三头。他们结合教学,开展了猪的疾病防治、饲料、喂养等多方面的革新试验,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四是改革单一办学形式,实行普通教育、业余教育、幼儿教育并举。一九七五年以来,这个公社的各级学校,学习攸县里旺大队的经验,把培养年轻一代同提高老一代结合起来,大队、生产队,基本上都是一校“三班”:日班(普教),夜班(农民业余教育)、幼托班(幼教)。“三教”并举,好处甚多。普通教育的发展,为幼儿教育、业余教育提供了师资(许多日班学生回到家里、屋场都是小先生);业余教育的发展,便于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幼儿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普通教育、业余教育的巩固。“三教”并举,对于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整个农村阵地,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育为农业学大寨贡献力量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毛主席曾经指出,各级党组织在进行全面规划的时候,必须有“文化教育规划,包括识字扫盲,办小学,办适合农村需要的中学”。(《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03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西莲公社认真举办适合农村需要的学校,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四人帮”反对毛主席的教育路线,否定按照农村需要办教育的正确方向,攻击教育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服务“毫无实际意义”。西莲公社的教育革命实践,是对“四人帮”的有力批判。
几年来,这个公社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对学生进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教育,切实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有效地培养了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知识青年。这些青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九七二年初中毕业学生王先礼,回队担任石门垭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以后,为改变一个后进队的面貌,长期住在这个生产队。他和这个队的贫下中农一起,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整山治水,建设稳产高产田,改革旧的耕作制度。一九七五年,这个队粮食大幅度增产,第一次向国家卖了余粮。一九七六年,粮食和林、牧、副业又有很大发展。社办五·七大学茶叶科学生夏德凤,原是双鹤大队袁家垭生产队副队长。他在学校一边学习种茶理论,一边挤出时间回队进行科学试验,在他的带动下,生产队已经老化荒废的旧茶园得到了较好的改造,茶叶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回乡后担任丰合大队石板溪小学民办教师的范春华,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七·三○指示》,在坚持上好文化课的同时,带领学生艰苦建校。两年来,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开辟了七亩学农基地,开展了小麦、油菜、马铃薯丰产试验。一九七六年做到了办学经费自给有余,学生全部免费入学。
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在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的鼓舞下,西莲公社党委正在认真总结教育革命的经验,决心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搞好教育革命,更好地使教育为农业学大寨贡献力量。
湖南省教育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 桑植县教育局联合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