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为壮丽的事业谱写最美的乐曲——记革命音乐家郑律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16
第3版()
专栏:

为壮丽的事业谱写最美的乐曲
——记革命音乐家郑律成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
歌声在剧场里回荡。郑律成作品音乐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
幕布又一次拉开,观众惊奇的目光一齐射向舞台:台上出现的合唱队怎么几乎全是鬓发斑白的老同志?
热情的报幕员告诉观众,这支合唱队是由郑律成同志在延安时期的老战友组成的。当年,在宝塔山下,延水河畔,他们曾经跟郑律成同志并肩战斗过,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砸碎了“四人帮”强加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精神枷锁,他们能纵情唱几首律成同志创作的延安时代的革命歌曲,感到格外亲切,格外高兴。这不仅表达了他们对粉碎“四人帮”这一大喜事的无比兴奋的心情,而且也寄托着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六十多岁的吕骥同志领唱,李焕之同志指挥,瞿维同志钢琴伴奏,他们一气唱了《延安颂》、《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三首歌曲。激昂的歌声,热情的演唱,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许多老同志以及郑律成同志的亲人,坐在台下,两眼噙着泪花,听着,听着,歌声把人们带回到那难忘的岁月。
(一)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就在这一年冬天,十九岁的郑律成来到了延安。
延安,是抗日的中心,是革命的圣地,全国各族青年怀着对真理的向往,从各地来到延安,又从这里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四面八方。在那里,大家吃的是小米饭,住的是土窑洞。生活虽然很艰苦,可是到处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到处都洋溢着热情和明朗的歌声,郑律成一到延安,就深深爱上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革命圣地。火热的斗争生活,一次又一次地激动着他年青的心。他日夜琢磨着,想写一支这样的歌:它应当是优美的、战斗的、激昂的,让人们用这支歌永远为延安歌唱。
一天的傍晚,郑律成参加了一个群众大会。散会后,他站在北门外半山坡上,看到成群结队的战友,沐浴着夕阳的余辉,奔向各自的岗位;正在操练的抗日战士,喊着响亮的口号,威武雄壮;全城内外,歌声四起……。一幅多么雄伟壮观的图画,深深地印在郑律成同志的心中。著名的《延安颂》,就这样在他胸中酝酿成熟。他请莫耶同志写好歌词,很快就谱出了乐曲。后来,在毛主席参加的一个晚会上,郑律成亲自演唱了这首颂歌。
《延安颂》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象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从延安飞到前方,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直至海外。当时,很多人正是唱着这支歌,寄托着对毛主席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思念;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披荆斩棘,冲破艰险,奔向延安,投入革命的洪流。直到最近,还有不少老同志写信给郑律成的亲人,倾吐他们对《延安颂》的喜爱之情,倾吐他们对战友郑律成的怀念。
(二)
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二年,郑律成一直生活、战斗在延安。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热情忘我地工作。曾经跟他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说:“如果说群众的歌声象烈火,那么郑律成就是一颗火种。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烈火般的歌声。”郑律成在革命摇篮里逐步成长,一九三九年一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的故事,井冈山的业绩,遵义会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还有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辟根据地,打击日寇的捷报不断飞来。所有这些,都激动着年轻的郑律成,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食粮。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影响下,他同公木合作,写了《八路军大合唱》。郑律成把自己对毛主席亲手创建的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谱进了乐曲。他在曲谱的卷首亲笔题了八个大字:献给英雄的八路军。这部大合唱一九四○年在延安鲁艺首次演出,他亲自指挥,获得成功。这些歌,很快又传到了前方,传到了各个根据地。其中,《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以高昂激越的旋律,刻画了人民军队的英勇形象,表现了我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喜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指战员们高唱着“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同敌人拚死血战,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八路军进行曲》后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九四九年,在首都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时,这支名曲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以后,又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成为我们人民军队所向无敌的象征。
(三)
解放以后,郑律成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流之中。郑律成在延安学习工作期间,曾多次幸福地聆听过毛主席的教诲。特别是毛主席一九四二年五月底亲自到鲁艺的讲话,更使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十年来,他一直遵循着毛主席的教导,为工农兵而创作。他常说,要为壮丽的中国革命史实谱写最美的乐曲。他以满腔的热忱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和英雄的人民的歌曲。翻开这位革命音乐家作品的目录,可以看到,他一生创作的十几部大型音乐作品和近三百首歌曲,几乎都是这类题材。他的作品紧密地配合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为群众所传唱。为了创作更多更好的为群众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常常不辞辛苦地深入海岛哨所,雪原林场,水乡渔村,向群众学习,体验生活,构思作品。在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前线,他和志愿军战士并肩前进,在战壕里写下了《十赞志愿军》、《歌唱白云山》;在群峰叠翠的井冈山、文家市,他访问老赤卫队员、老贫农,参观革命纪念馆,写出了《秋收起义大合唱》;在滚滚的嘉陵江上,他和船夫们一起唱着号子拉纤行船,写出了合唱《江上的歌声》;在白雪皑皑的兴安岭,他和伐木工人一起采伐木材,写成了《采伐歌》、《兴安岭上雪花飘》等一组歌曲。他为海军战士写了《强大的舰队在海上行进》,为空军战士写了《前进,人民空军》,他为社员写了《人民公社万岁》等乐曲,为孩子们创作了儿童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星星歌》……。我们留意一下他的歌曲的歌词作者,就会发现,其中许多是非专业的,有的是工人,有的是拖拉机手,有的是解放军战士。这些合作者都是他在体验生活时交下的朋友。他永远生活在群众之中,孜孜不倦地为工农兵创作,创作。
(四)
郑律成常说:“毛主席诗词本身就是壮丽雄伟、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每首都是中国各个革命历史时代的最强音。为毛主席诗词谱曲是一件无上光荣的工作。”从一九五八年开始,他就把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作为他后半生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他以满腔的热情、严谨的态度从事创作。为了了解毛主席诗词的时代背景,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党史,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为了加深理解毛主席诗词的意境,他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体验生活。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劳动,他终于为公开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全部谱曲。他的这部分作品,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峰。这次在音乐会上演出的,为毛主席在长征路上写的几首诗词所谱的歌曲,特别是《十六字令三首》,旋律挺拔,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浑厚有力,塑造了毛主席率领的英雄红军在万里征途中勇往直前,气壮山河的音乐形象,较好地体现了毛主席诗词的意境,受到听众的热烈好评。郑律成在这首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高度,在目前我国为毛主席诗词谱曲创作方面还是少见的。为了表达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和深切的敬意,在一九七○年,他选了自己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二十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工工整整地抄谱,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核对,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封面烫金的皮套子装好,在党的生日的前夕亲手捧送到中南海,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可是,这些作品却遭到“四人帮”的无理扣压。“四人帮”在文化部的亲信于会泳,根本不许发表和演唱。郑律成对“四人帮”的卑劣行径深恶痛绝。他没有屈服,坚定地表示:“决不为他们歌功颂德写一个音符!”
(五)
一九七六年,郑律成在不停息的战斗中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两个月。那时,病魔已悄悄向他袭来,可是他全然不放在心上。他积极参加了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同时又抓紧一切时机制订创作计划,开始新的创作。逝世前一周,他还带病夜以继日地工作,谱写了一曲歌颂英明领袖华主席的歌《跟着华主席,胜利向前进》。这时,他的血压已很高,有时实在支持不住,就伏在桌上歇一会再写,终于写成。逝世前两天,他一路风尘赶到张家口,采集资料,准备写一部歌颂敬爱的周总理的组歌。就在逝世的当天早上,他还一再对亲人讲起自己的创作规划,准备写纪念建军五十周年的大型作品。万万没想到,正当党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却遽然病逝,离开了我们!
(六)
郑律成同志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但是他创作的中国革命历史的战歌,却仍然活在人民中间。最近,首都文艺工作者举办的《郑律成作品音乐会》,共演唱了他的作品三十四首,受到热烈的欢迎。郑律成一生为人民而歌唱,人民也将永远纪念他。正如他的老战友们说的:“郑律成的歌将他的生命延续到永久的未来!”
新华社记者 张万象 韩舞燕(附图片)
由六十几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和郑律成一起工作的老同志组成的老战友合唱团,怀着满腔激情,演唱了他们早已熟悉而且永远难忘的《延安颂》、《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新华社记者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