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商丘地区由“缺粮户”变为“余粮户” 大力发展泡桐,实行农桐间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18
第2版()
专栏:

商丘地区由“缺粮户”变为“余粮户”
大力发展泡桐,实行农桐间作,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河南商丘地区普遍种植泡桐,实行农桐间作和农田林网,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商丘这个老灾区的面貌能够迅速改变,由过去的“缺粮户”变成“余粮户”,群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大力发展泡桐,是个重要原因。
商丘地区地处豫东平原,风、沙、碱、涝、旱等自然灾害频繁,是有名的老灾区。当地人民吃够了缺林的苦头。在改变灾区面貌的斗争实践中,开始尝到了造林的甜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中共商丘地委真正懂得了毛主席关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的伟大意义,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把林业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年年大抓造林护林的群众运动。一九七四年,地委根据泡桐生长快、适宜沙区生长的特点,决定进一步推广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倡导的种植泡桐的经验,大力发展泡桐,把实行农桐间作发展到农田林网,作为建成大寨式县、社的条件之一;提出大干三、五年,凡是适宜栽桐树的农田都栽起泡桐来。发展泡桐的规模由一队一社发展到一个县、几个县,现正向全区连片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植树二亿六千七百多万株,平均每人五十二株,覆盖率达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中泡桐三千二百万株,平均每人六株。近三年来,泡桐木材除民用和本地销售外,还为外贸出口提供桐材四万四千多立方米。全区农桐间作面积四百六十万亩,占宜桐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睢县、民权两个县和全区近一半公社已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初步改变了过去那种村庄光秃秃,路旁河旁没有树,风起飞沙打,无林也缺粮,“一锅饭做着几个省的支援粮”的落后面貌。现在大批社队是“村村园林展新貌,条条路渠树成行,农桐间作连成片,千年沙荒披绿装”,呈现出一派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的新景象。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