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八仙桌和杉木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19
第4版()
专栏:在革命博物馆里

八仙桌和杉木床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一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铜鼓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和铜鼓人民,举行了伟大的秋收起义。当日,部队攻克白沙;次日,连克东门。广大指战员精神越发振奋,工农革命军军威远扬湘赣。但是,由于当时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上一团在长寿街失利,右路失去配合,起义遇到了困难。毛主席英明果断地率领三团作战略转移,避开敌军主力,于九月十五日回师铜鼓县的边陲重镇——排埠。团部驻扎在下排埠万寿宫,毛主席就住在左边的一个小房间里。
原来,这间小房子是守庙老人利山住的。那时,山区的群众饱尝军阀混战的痛苦,听说“兵来了!”大家都惊慌地跑到山上躲了起来。守庙老人利山六十多岁了,因为要守庙,加以年老体弱,步履艰难,便无可奈何地留了下来。他怀着惊恐的心情,等待着大祸的来临。可是,队伍到来后,小镇仍然是静悄悄的。群众的门上锁了,战士们连叩也不叩一下,而是有条不紊地开到那些祠堂、古庙里去宿营。谁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谁也不动镇上的一草一木。利山看到这些,再想想那些“粮子”(当地老俵对反动派官兵的称呼)烧、杀、奸、掠,欺压群众的情景,心里产生一连串的疑问:“这些到底是什么兵?”这时,他看到队伍里有个身材高大的人,说着湖南话,正和颜悦色地同一些人谈话。他想:这也许是个蛮大的官。可利山仔细察看,装束又不象官。只见他身着土布短褂,脚穿草鞋,有几处还塞着布条,象是脚被草鞋磨破了似的。正在他疑惑不解的时候,那位高大的人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地迎上来和利山打招呼,关切地问他多大年纪,生活过得怎么样?当那位高大的人知道利山辛辛苦苦守一年庙,只能得到四百斤谷子的时候,就告诉他,这就是剥削。打倒了地主豪绅反动派,人民群众的生活就会好起来。亲切的谈话,使利山深受感动。他大着胆子问:“你们究竟是什么队伍?”这位高大的人答道:“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是造土豪劣绅、国民党反动派的反的,是保护农民的利益的,……”一席话,如阳光高照,驱散了老人满脸的疑云。
这当儿,利山看见有个警卫员模样的年青人东张西望,象是要找房子似的。利山便主动地迎上去询问,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利山开门见山地说:“只要你们官长不嫌弃,我把自己的住房让出来……”年青人为难的情绪顿时消失了。他高兴地跑去报告,那位身材高大的人说什么也不同意,利山又连忙赶上前去请求,在他恳切的邀请下,他的心愿才得以实现。
“这真是为穷人谋利益打天下的队伍呵!”利山一边念叨,一边快步回到小房里。他先把那张八仙桌抹了又抹,揩了又揩,然后把杉木床扫了又扫,掸了又掸,简直比迎接“至亲上客”还要恭敬。一切收拾停当后,利山还四处检查了一遍,直到满意时,他才兴冲冲地找到年青人,把那位身材高大的人迎进房里来歇宿。
这位身材高大的人,进了屋,连忙坐在八仙桌边,开始紧张地办公。他一会儿同干部们仔细地查看地图,一会儿找战士了解情况,一会儿向部队布置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任务,忙得连饭也不记得吃,觉也不记得睡……夜深人静,警卫战士和团干部不知来催促过多少次,他才上了利山老人的杉木床睡觉。
部队在万寿宫里休整了两天,利山才知道,原来住在自己房里的就是穷人们日盼夜盼的毛委员。部队离开后,利山老人象爱护无价之宝似的,爱护这张八仙桌和杉木床。
新中国成立后,利山老人的后代把这两件珍贵的用具敬献出来,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纪念馆里。这两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使我们知道了:就是在这张八仙桌和杉木床边,伟大领袖毛主席运筹帷幄,深谋远虑,作出了会师文家市,进军罗霄山脉中段的战略决策,引导中国革命迈上胜利的伟大征途。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