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他们同样是可贵的人才——访北京一些小学教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22
第4版()
专栏:

他们同样是可贵的人才
——访北京一些小学教师
最近记者访问了北京的一些小学教师,所见所闻,深有感触。小学教师的工作既辛苦、平凡,又重要、光荣。怎样给祖国新一代从小打好思想、学习的可靠基础,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小学教师付出多么辛勤的劳动。确实,一个好的小学教师同样是一个可贵的人才!
“过去‘四人帮’压我们,如今英明领袖华主席夸我们,工作再辛苦,心里也甜啊!”香厂路小学教师章旭昭,这样结束了她的一次谈话。这时天已黑了,校园里静悄悄的,记者正要告辞出来,迎面来了一群二年级小学生。
“你们来干吗?”
“找章老师!”
原来,他们放学回家吃了晚饭找章老师补习功课来了。还没有吃晚饭的章旭昭,笑逐颜开地同学生们一起走进教室,开始了八小时以外的工作。
章旭昭当了二十多年人民教师,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多少年来,她难得有一个晚上和自己家里人共进晚餐。偶尔下班早一些,孩子们会狂喜地嚷起来:“妈回来了!妈回来了!”晚饭后,章旭昭总是忙着批改作业、备课。尽管有些算术课不知教过多少遍,她还是那样认真地结合新情况,编写新讲稿,而且把它背熟。这样,她在课堂上就能做到边讲边观察学生们的表情、神态,看他们是否听进去了,听懂了。她在教学上的功夫,表现在学生们身上:多年来,她教的课,除了个别有病的学生以外,没有出现过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在章旭昭的“日历”上,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日。每逢星期天,她备课,批改作业,制作教具,家访,总有做不完的工作。
人们可曾知道,刚离开妈妈上了小学的孩子是个什么情景?这些小家伙象是到了一个新世界,有的活泼淘气,有的沉默怕生,有的一问就哭。要把这样一群小学生引上学习的轨道,老师得操多少心啊!
王府井大街第一小学教师孙莆远,向记者讲述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上课了,孙莆远又讲又画,孩子们瞪大眼睛,听得入神。可是,有一个孩子在座位上总不安宁。是别人惹他吗?没有。孙莆远细心地观察着、思索着。她走到孩子跟前,悄悄地问:“是想尿尿吗?”孩子点了点头。“那就去吧,快些回来。”课在继续进行。上厕所的孩子,却老不回来,怎么回事?孙莆远想了想:该不是忘了带手纸吧,打发一个孩子送手纸去。一会儿,两个人高高兴兴地回来了。事后,孙莆远再一次告诉这孩子,以后课间休息要想着上厕所。她照例没有责备孩子,因为她认为,刚上一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什么都记得住、做得到。
要教育学生,就要爱护学生、细致地了解学生。教了十多年小学的孙莆远,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也用来叮咛青年教师。有一次,孙莆远带领一年级全班学生去劳动,任务是抱萝卜。这也是教学生练记数的好机会。“同学们,每个人都记着自己抱了多少个,好不好?”“好!”学生们嚷着叫着抱开了。休息的时候,他们纷纷向老师报告:“我抱了三百五十个!”“我抱了四百个!”唯有一个学生说他抱了“三千个”。孙莆远心里纳闷:“三千,这么多,不可能吧?”“那,那就算我抱一百个吧!”看孩子诚恳的态度,不象是瞎说。那是为什么呢?孙莆远心里惦着这件事。第二天,她和这个学生一起抱萝卜,一面看他怎样记数。五十个了,一百个了,数到“一百一十九”,顿住了,“下面该数几了?”孩子回答:“二百!”这一下,孙莆远全明白了:原来他是数到一百一十九就跳到二百,数到二百一十九就跳到三百,当然抱的萝卜就成了“三千”。进位,是低年级算术课的难点,这个孩子还没有攻克难点。事后,孙莆远专门为他补上了这一课。她说,“这么小的孩子,如果不经过细心调查,就责备他,说他‘说谎’‘瞎编’,他受了委屈,也不会申诉呀!那是会伤害孩子的,当老师的不能这么做。”课间,是教师们休息的时候,回到办公室歇一歇站得发酸的腿,喝口水润润干燥的嗓子,非常必要。可是,孙莆远经常不回办公室,而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她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两个小萝卜的事,她就是这么了解到的。
这一天,两个小学生路过菜摊,顺手拣了两个小萝卜,就一路吆喝着,投着“手榴弹”,到学校来了。也许有人认为事情并不大,批评两句“以后别这样做”也可以了。孙莆远不这样想,这样小的孩子能做多大的错事呢?正是要通过这些小事,引导孩子们分辨是非,培养好的思想、好的作风,要防微杜渐啊。她和学生们一道讨论“两个萝卜该不该拿?”“应当怎么办?”还领着学生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晚上又走访了学生的家长。第二天,两个小学生拿着家长给的两分钱,由同学陪着到菜摊,向售货员认了错,交上二分钱的“赔款”。售货员望着两个闪闪发光的硬币,大为感动,说:“你们真是好孩子,你们的老师真是人民的好老师。”
孙莆远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的思想教育,使班上的许多学生遇事常常会想一想:这么做对不对?雷锋叔叔是怎么做的?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也懂得了:对国家的东西要爱护,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是党的好孩子,有缺点改了就好……。
翻开小学的课本,有人可能会说:“这么简单,有什么难教的!”可是要让孩子爱学、爱听、学懂、会用,而且学到的是准确的知识、先进的思想,那是要花很大力气的。
石钩,是黄城根小学的常识课教师。课文中许多科学道理,单凭口讲,学生听不懂、记不住。石钩决定进行直观教学,但学校教具不够,石钩就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过去他讲四季变化,讲光照、地球转动对四季的影响,学生总是睁着困惑的小眼睛,似懂非懂。这一次,他把自制的“四季变化仪”拿出来,边讲边看,学生们高兴地说:“这可懂了!”近十年来,石钩自制的教具有四百多件,大多是利用课余、夜晚、假日制作的。
再看看崇文区光明小学教师叶多加,是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吧。这一天,她教《一件旧棉衣》这一课,讲的是敬爱的周总理在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的严冬里,还和战士们一样穿着又旧又薄的一件棉衣。课文不长,才几百字,生词也不多。但是,为了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深深刻印在新一代的心坎上,把对周总理的怀念变成激励孩子们天天向上的力量,叶多加花了多大功夫去备好课啊!她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翻阅了一篇又一篇回忆和记载周总理光辉生平的文章,收集了好多感人的故事,记录了事迹梗概,写出了讲稿。她先当学生再当先生,一堂课才四十五分钟,却花了十几倍的时间在自己的学习、备课上。这堂课,老师含着眼泪讲,学生含着眼泪听,周总理高大的形象和无限忠于人民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课后,有的学生自觉地把旧衣服穿起来了,还不让妈妈给自己买新衣服。有的学生出去游园、劳动,自觉地不要带面包、鸡蛋,带上咸菜、窝窝头就走了。
小学教师的故事是说不完的。一些患病的教师,把医生开的假条揣在口袋里,仍然坚持教学。他们说,几天看不见自己的学生,不放心啊!一些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教师,还坚守在讲台上。他们说,我舍不得离开孩子们。该有多少小学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着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着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脚踏实地,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
然而,就是这些可敬爱的小学教师,却成了“四人帮”打击迫害的对象。什么“臭老九”、什么“资产阶级复辟势力”,一根根棍子向教师的头上打来,甚至用凶恶的语言,咒骂着“要子弹穿过教师的胸膛”。这只能说明“四人帮”完全是一伙反革命的黑帮、人民的死敌。
人民的回答却是:向小学教师致敬,他们是辛勤的劳动者!一个好的小学教师同样是一个可贵的人才!
新华社记者 沈骊珠(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