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刻苦钻研 突破“禁区”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组为肝脏外科提供新鲜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23
第2版()
专栏:

刻苦钻研 突破“禁区”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组为肝脏外科提供新鲜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组,在肝脏外科的科研与治疗方面,突破了肝脏手术的“禁区”,为肝脏外科提供了新鲜经验。
这个研究小组是一九五八年成立的。他们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决心踏踏实实下苦功,从研究肝脏解剖这门基础理论开始,探索肝脏内部结构的规律。
一九六○年二月,他们第一次成功地施行了肝叶切除手术。从此,他们开始对肝外伤、慢性肝脓肿、肝内胆管结石、肝肿瘤等十余种肝脏疾病进行肝叶切除手术治疗,使许多过去认为不能医治的肝病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重返了工作岗位,手术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
他们并没有满足已得的成绩。一次,有个医院请研究小组组长吴孟超去会诊一位中肝叶上长“瘤子”的病人。会诊的一致意见是:中肝叶是肝脏手术的“禁区”,不能轻易动手术。不久,病人死亡了。这件事,使吴孟超久久不能平静。他下决心带领小组同志继续刻苦钻研,突破“禁区”。
他们查阅资料,研究标本,掌握了中肝叶和肝门的解剖构造,从理论和技术上为中肝叶切除打下基础。接着,通过动物试验,解决了手术中如何控制大出血的问题。一九六三年五月,成功地施行了中肝叶切除手术,突破了肝脏手术的“禁区”,为我国肝脏外科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这个研究小组的工作被迫中断。一九七五年一月,敬爱的周总理在四届人大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研究小组的同志受到很大鼓舞。他们在医院党委领导下,顶住“四人帮”的干扰,把肝外科的研究与治疗工作继续坚持下去。
正在这时,贫农社员陆本海因患特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来院求治。陆本海得病已有八年,瘤子长得很大,肚子上象倒扣了一口大锅,病情十分严重。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瘤壁薄如纸,里面充满了蜂窝状的血窦,一旦破裂,就会大出血,危及病人生命。特别是瘤体如此巨大,他们从没见过,国内也没有手术切除成功的经验。但是,他们下决心排除万难,为阶级兄弟摘除肿瘤。二月八日,他们为陆本海施行了手术。手术中,虽然遇到了种种难关,出现了种种险情,但由于党的领导、群众的支持和病人的配合,经过十二小时的奋战,一个重三十六斤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终于摘了下来。手术后,他们又精心治疗和护理,使陆本海同志很快恢复健康出院。
一九七五年以来,这个小组先后手术治疗了十余例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使这些患者恢复了健康,重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到目前为止,他们共施行了三百余例肝叶切除和三十余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由于治疗范围的扩大和技术上的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从百分之八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