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学会算“加法”和“乘法”这两笔帐——昌潍地区高速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24
第2版()
专栏:

学会算“加法”和“乘法”这两笔帐
——昌潍地区高速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
我国要在一九八○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现在还剩下三年时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究竟能不能办到?山东省昌潍地区高速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事实表明,只要路线正确,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完全可以办到。
这个地区认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个科学论断,书记动手,全党动员,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卓有成效地抓出了一个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度。目前,全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一百七十万马力,平均每个大队一百四十马力,分别比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年增长十一倍和五倍;机耕面积占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六点六,小麦机播面积占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三点六;机械排灌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分别比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年增长三十七点五倍和一点五倍;今年平均每亩地施自产化肥由一九七○年的七点八斤增加到六十斤。脱粒、饲料粉碎以及粮食、农副产品加工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潍坊市工业为基地、县办工业为骨干、社队工业为尖兵的支农工业网。
单腿走路不行 双腿跑步才快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昌潍地区既有过脱离农业盲目办工业的教训,也吃过砍工业保农业造成工农业都上不去的苦头。一九五八年,这个地区的支农工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但是,由于脱离了农业这个基础,一下子搞了“几个大办”,加重了农业负担。后来,又片面地认为,地、县、社党委主要是抓农村工作的,应该集中全力抓好农业,等农业上去了,再腾出手去抓工业,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强调“一切为农业让路”,每年把几乎全部的地方财力、物力直接投到农业上,以为这就是加强了农业这个基础。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后,昌潍地委带着如何尽快把农业搞上去的问题,重温了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等有关教导,回顾了本地区工农业生产走过的曲折道路,看清了农业与工业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领悟了这样一个道理:把钱直接投到农业上固然是必要的,也能收到增产效果,但这是“加法”;而把一部分钱投到支农工业上,却会收到比直接投到农业上大若干倍的效果,这是“乘法”。近几年来,这个地区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方财力投到支农工业上,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出现了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新形势。去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二十六亿七千万元,分别比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年增长五倍和两倍,今年头九个月完成的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水平。去年,粮食总产量由一九七○年的五十一亿斤增加到八十四亿斤;今年,全区遭到历史上罕见的严重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但由于手里有了农业机械化,腰杆子硬梆了,仍然夺得了喜人的好收成。
向上伸手不行 自己动手才快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伸手向上要,还是自己动手干?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后,昌潍地区算过这样一笔帐: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年的十年中,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二十二万二千九百七十七马力,平均每个大队增加十八点四马力。按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平均每个大队需达二百马力以上,按照上述速度,要花一百多年时间。这么一算,他们清楚地看到:等上面“发”来一个农业机械化是行不通的,自己动手干才是唯一可靠的正确途径。
自己动手,资金从哪里筹,原材料从哪里来,设备怎样搞?昌潍地区的领导同志分析了本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有利条件:这里有山、有海、有平原,地下资源比较丰富,有大量可供利用的工业原料;地方工业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机械加工业具备一定能力;广大干部群众有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迫切愿望,兴办“五小”工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只要立足本地,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潜力,就能从无资金到有资金,从无原材料到有原材料,从无设备到有设备。一九七○年以来,他们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全省工业布局和本地资源条件,制定了发展地方工业的规划,首先大抓了基础工业和轻工业,着力解决了“无米之炊”和资金困难的问题。目前,全区建成了一个从采矿、选矿、烧结、采煤、炼焦到炼铁、炼钢、轧材初具规模的“小钢联”,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矿石二十万吨,煤炭七十万吨,生铁五万吨,钢三万五千吨,开坯十多万吨,轧材五万吨。轻工业生产经过改造挖潜,填平补齐,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给发展支农工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许多事实雄辩地证明,哪里自力更生精神树得牢,哪里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就迈得大。
发展农业机械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上,条件差的地方怎么办?高密县的经验证明,只要沿着自力更生的道路走下去,越走前程越宽广。这个县地处平原涝洼,一不靠山,二不靠海。县委原来认为:“无山无海,就地取材没有多大油水,有劲也使不上”,把发展支农工业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找米下锅”。他们跑东北,下江南,找门路,拉关系,浪费了资金,耽误了时间。后来,学习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想办法,找到了就地取材的门路。井沟公社遍地是不成块不成方的“猴子石”,用又用不上,搬也难搬走,成了农田基本建设的祸害。一九七二年,他们经过反复试验,证明这种石头不仅能烧石灰,而且能做水泥,于是就动手建起了年产三千吨的小水泥厂和两千吨的石灰窑。这个县还充分利用当地沙子、黑粘泥、玉米皮、麦秸草、棉秸皮等资源,大搞综合利用,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大量资金和原材料。
分兵把口不行 集中兵力才快
要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条正确的途径,而且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的轨道上去。
昌潍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大办农业机械化的热情起来以后,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县都想造柴油机、拖拉机,个别县已上了马。地委透过这一现象,既看到了广大群众空前高涨的积极性,也看到了部分同志在大办农业机械化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是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协作会战,还是分兵把口,各干各的?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势必造成严重浪费,带来材料紧张,配件短缺,质次价高的不良后果。
地委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亲自制订协作会战方案,精心组织,精心指挥。他们的会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层层集中搞会战。这个地区除中央和省定的几个较大重点项目外,大量的是地方“五小”工业的革新、改造、挖潜,项目又小又多又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年只满足于搞几个大的重点会战项目,就会“抓了几个点,丢了一大片”;但如果不分轻重缓急一齐上,就会战线过长,造成少慢差费。他们本着先国家后地方、先重点后一般、先计划内后计划外的原则,既保证了重点会战工程,也完成了一般会战项目。二是“一厂一件,百厂百线”,定点协作搞会战。这种做法就是把一个会战项目化整为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打破行业之间、县市之间、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的界限,进行协作生产。三是大搞企业革新改造,挖掘潜力搞会战。一些老企业在不断革新挖潜,提高老产品生产能力的同时,努力研制新产品。新产品试制投产条件成熟后,就把有关领导、工人、设备、材料、产品分出来,建立新厂,这种一厂变多厂的方法,通常称为“养鸡下蛋”。不少单位还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革新、改造,生产能力成倍提高,“雪球”越滚越大,在千吨“锅”里做出了万吨“饭”。近几年来,昌潍地区奋力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理直气壮地挺起腰杆搞支农工业会战,收到了投资少、见效快、质量好的效果。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