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不怕扣“白专”帽子 坚持走红专道路——记青年化学工作者温元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24
第3版()
专栏:

不怕扣“白专”帽子 坚持走红专道路
——记青年化学工作者温元凯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很多同志都说:“打倒‘四人帮’,科学要大上,温元凯同志的革命精神应该发扬。”
温元凯是化学系的一位青年教师,共产党员。他原来是浙江绍兴县塑料厂技术员。一九七三年五月,调到中国科技大学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
温元凯在中学时候,就立志学好化学,为祖国争光。他勤奋学习,进步很快,在党的关怀下,这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孩子,进了大学。他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都献给祖国的化学事业。在大学二年级,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了理论化学研究,并写出了有独创见解的学术论文。他把研究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大业联系起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研究。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小温因为钻研业务,被扣上“白专典型”、“修正主义苗子”的大帽子。有的同学为他担心,劝他:“别那么拚命钻研了,免得受气担风险。”小温说:“我是共产党员,树立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目标,钻研业务不是为我个人,我就要拚这个命!”一九六八年大学毕业以后,他一直在科研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坚持业余研究理论化学。
温元凯来到中国科技大学的第二年,“四人帮”以反“复辟回潮”为名,大批所谓“理论风”,向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实行反革命“围剿”。小温的耳边又听到“走白专道路”,“资产阶级接班人”的指责。他的研究工作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障碍。小温把自己选编的马列和毛主席关于自然科学的语录以及周总理关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指示,拿出来学习,看清了迎头刮来的这股风不正。他没有退却,干劲大增。这一年,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利用业余时间,普查了国内外从一九○七年以来理论化学方面的有关文献资料,对其中三千余篇做了抄录、摘要,并做了数千条索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理论化学积累了丰富资料。他还修改发表了自己的几篇学术论文,初步提出了理论化学中离子极化理论的定量模型、一套电负性新标度和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新计算方法。同时,他和国内十几个科研单位、大学建立学术联系,利用假期参加了上海科研单位的理论化学研究。
温元凯很注意国内外化学发展的新动向,告诫自己:目前科学发展的速度很快,我的步子要加快,加快!他深知自己前进道路上横着两大障碍:一是个人的基础知识薄弱,二是缺乏指导。怎么办?他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之外,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物理、数学、外文等基础知识。他出差或带学生到外地实习,总是在自己的行装里装上很多书籍,一有空就学起来。每到一处,只要当地有化学界的专家或有成就的化学科研人员,他就登门拜访,向他们请教,交流和讨论学术问题。他边学习,边总结,写了十几万字的笔记和文章。小温认为,这样一点一滴地吸收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不断改进学习和研究方法,就能弥补自己基础知识差的缺陷,较快地提高研究水平。
小温家在上海,每次休假,他都当作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研究机会。一到家,他就把整个假期的学习、工作时间安排好。在上海,他常去的三个图书馆,都离自己的家很远。为了多看些书,他清晨离家,带上饭,在图书馆一直呆到晚上才回家。
温元凯顽强地进行着研究工作。几年来,他处理了几十万个化学数据,发表了十六篇学术论文,编写、翻译了许多有关化学的资料,总字数达到二百三十多万。在唐敖庆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和鼓励下,他在理论化学的研究上做出了一定成绩,对离子极化理论的探讨也有较大进展,受到国内化学界的重视。打倒“四人帮”,在华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出现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好形势,温元凯浑身充满了战斗热情。他决心加快研究工作的步伐,更上一层楼,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