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壮丽青春献农村——记舍己救人的天津下乡知识青年屈路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24
第3版()
专栏:

壮丽青春献农村
——记舍己救人的天津下乡知识青年屈路的先进事迹
一九七七年七、八月间,海河流域一连下了几场暴雨。霸县褚河港一带,地势低凹,满洼油绿茁壮的庄稼,受到严重的威胁。
褚河港公社褚河港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天津市下乡知识青年屈路,那些日子每天趟着积水,和大队干部一起,察水情,勘流向,制定防汛排涝措施;同贫下中农一块,疏渠道,围堤埝。她对知识青年们说:“现在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要向大寨人学习,灾害无所惧,抗涝夺丰收!”
可是,谁能料想到,八月十一日下午两点钟,屈路回村路过一条干渠时,为了抢救掉进深水的阶级姐妹、下乡知识青年王桂芬,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以农为荣,以苦为乐
一九七四年三月七日,天津长城无线电厂打字员屈路,响应党中央大办农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霸县褚河港公社褚河港西大队插队落户。她在申请报告中写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是个城市青年,虽然已经进了工厂,但决不能认为改变农村面貌与己无关,我愿以农为荣,以苦为乐。”
屈路进村的第二天,队里正脱坯换炕。早晨,她刚吃完饭,挑起水桶就往外走。房东曹大伯见了,一把抓住扁担说:“屈路,你才进村,今个就干这泥水活可不行,呆两天再干!”屈路小辫一甩,笑着说:“大伯,我下乡是来参加生产的,可不是走亲戚的,怎么能呆着呢!”她从大伯手里夺过扁担,挑起水桶就走了。不少社员见她身体单薄,又头回干这么累的活,抢着要换她,她说嘛也不肯,半天挑了三十多担水,肩压肿了,不吭一声。贫下中农看这个新社员进村就这样拚死拚活地干,心里热乎乎的。一块干活的老队长赵忠兴心疼地说:“孩子,你初来乍到,就这么扑下身子干,可别伤了身子骨啊!”屈路坚定地说:“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练,为建设新农村,越苦越累心越甜。”
这年初冬,大队党支部计划在村西南挖一条七百多米长的大渠。刚准备动工,县里下达了海河配套水利工程任务,大部分男劳力和干部要抽调到工地。大渠还修不修?支部正在着急,担任大队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民兵连副指导员的屈路站出来说:“请组织把这任务交给我们妇女吧!”屈路发动一百五十多个妇女,吃在地,干在洼。她抢着抡锤打钎破冻土,手起血泡不喊疼,虎口震裂不叫苦。她们奋战十天,动土八千二百方,胜利完成了任务。
一九七五年二月,屈路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担子重了,可她带头大干的劲头更足了。她和支部其他成员轮流到十二个生产队参加劳动。这年秋冬,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她和党支部成员一起,带领贫下中农社员搬沙丘,造良田,削平大小沙丘一百多个,平整沙碱地四百多亩,打机井十六眼。
学而不厌,斗而不倦
一天晚上,屈路和团支部的王均宝等几个同志,在她屋里研究团的工作。小王问她:“路姐,你天天没黑带晌地干,这股劲儿哪来的?”屈路从桌上拿起几本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往小王跟前一放,说:“就从这!革命理论是最好的老师,能给人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以后咱们一块学!”
几年来,人们常常见屈路下地时兜里装着学习文件和材料,休息时跟社员们一起学习。收工回来吃饭,她也是一手拿块饽饽,一手拿本书,一边嚼,一边看。跟屈路住在一起的小曹说:“屈路学习起来就忘了睡觉,就是一天有三十六个钟头,也不够她用的。”一天晚上十点钟,小曹到大队副业场上夜班,走时见屈路正聚精会神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凌晨四点下班回来,她见屈路还在灯下专心致志地学习。屈路以这种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选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中的三十多篇文章,写了许多心得体会和日记,大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水平。
屈路经常和支委一起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毛主席关于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指示,学习大寨大队党支部思想革命化的经验。通过发动群众,开门整风,党支部讨论制定了把看书学习放在首位,狠抓阶级斗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吃请,不受礼等“约法七章”。几年来,党支部坚持定期学习制度,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抵制不正之风,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褚西大队第十一生产队各项工作长期上不去。一九七四年冬天,在公社党委的支持下,屈路和几名支委先后两次,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这个队蹲点劳动、调查研究。一天晚上,看完《青松岭》电影以后,一位贫农社员跟屈路说:“我们队也有个‘钱广’式的人物。这几年,队里生产搞不上去,同他煽动社员搞资本主义有关……。”屈路顺着他提供的情况,深入调查了解,发现这个“钱广”式的人物经常拉拢干部,骗取信任,挑拨干群关系,把持了生产队的鞭杆子,把社会主义大车往资本主义道上赶。屈路发动群众夺回了鞭杆子,调整了领导班子,这个队的落后面貌很快起了变化。
一九七五年,正当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为建设大寨式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屈路发现第十一生产队出工的人少了。经了解,这个队把集体的芦苇分到户里,由个人织席拿到集市上卖高价。党支部意识到这是资本主义倾向,必须坚决纠正。可是,有的干部怕得罪人,不敢抓。屈路说:“群众是要搞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路非堵死不可。”她同党支部书记于建学等,向群众大讲“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学习华国锋同志《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报告,和干部社员一起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提高路线觉悟。社员们自动把苇席卖给供销社,积极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战斗。
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在公社召开的欢庆胜利的大会上,屈路满怀激情第一个发言,衷心拥护华主席,愤怒声讨“四人帮”。她还利用去天津办事的机会,进工厂,跑学校,收集揭发批判“四人帮”的材料。她和其他支委商量,起草了批判“四人帮”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四篇讲话材料,在政治夜校宣讲,使揭批“四人帮”的运动在全大队扎实地开展起来。为人民,象蚕一样吐尽了丝
屈路深深地爱上了褚西大队和这里的贫下中农。屈路在日记上写道:“为人民,象蚕一样吐尽了丝。”在唐山一带强烈地震发生的危险时刻,是她,冲进贫下中农的屋里,抱小孩,扶老人,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在抗震救灾的紧张日子里,是她,走东家串西家,一夜间七遍挨户检查防震措施;是她,组织和带领青年顶烈日,冒寒风,利用休息时间给烈军属、五保户、贫下中农抹房、挑水、扫院子;是她,把分给自己的白面、红糖送给有病的社员;又是她,不声不响地拿出自己的安家费和节省下的口粮,帮助有困难的贫农社员买药、治病。
屈路刚下乡那阵子,见有的贫下中农带病坚持劳动;有的怕耽误队上的活计,孩子有点小伤小病也不送医院治疗。对此,屈路动了心思:自己虽然不是医生,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于是,她学习一些医药基本常识,特意自备了一个小药箱,每逢外出开会,就用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一点常用药品,放在小药箱里。只要她知道贫下中农哪户有病,总要热情地去看一看。缺什么药,她想方设法送上门去。
前年夏天,这个队有些孩子长黄水疮,好多日子也不见好。屈路特意托人从天津买来几盒土霉素药膏。一天晚上,大雨哗哗下个不停,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贫农社员赵忠仁夫妇正为身上害了黄水疮而哭闹的儿子焦急,只见屈路满身雨水,给送土霉素药膏来了,她说:“给虎子用着看看,不行再想办法。”赵忠仁接过药膏,没来得及谢谢,屈路说了声还到别的家有事,就随着手电的亮光消失在雨夜中了。
屈路对自己要求这么严,对一些人利用职权搞特殊化的行为,也坚决抵制。有一回,屈路去天津办事,一个认识的领导找她说:“你在村里是干部,又有名气,我打算让我的孩子到你那里插队,以后上调也好办……。”屈路乐呵呵地说:“到我们村插队我欢迎,但是上调我帮不了忙。”事后,有人对屈路说:“老领导找上门来,这么点事也不给办?”屈路严肃地回答:“无论谁找,符合党的利益的事难办也要办,违反党的原则的事容易办也不能办。”
屈路的不幸牺牲,使知识青年创业队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战友,使褚河港西大队失去了一位好书记。全村男女老少深切地怀念着这位把壮丽青春献给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英勇战士。知识青年创业队的战友们表示:一定要以屈路为榜样,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坚定地走上山下乡的道路,和贫下中农一起把褚西建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乐园。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