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白浆土上创高产——黑龙江曙光农场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25
第2版()
专栏:

白浆土上创高产
——黑龙江曙光农场调查
在瘠薄的白浆土上夺取高产,这是黑龙江省曙光农场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结出的硕果。这个农场一九六四年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八十一斤,到一九七四年上升到四百一十斤,在全省农垦系统中第一个上了《纲要》。一九七五、一九七六两年,粮食亩产都达到五百多斤,在全省农垦系统中又第一个跨过了“黄河”。一九七七年虽然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粮食亩产仍达到四百五十多斤。近四年来,这个农场连年盈利,共上交利润一百二十万元。
曙光农场有十五万亩耕地,百分之七十是白浆土。这种白浆土,上面土层很薄,有机质含量很少,群众说它“晴天硬梆梆,雨天一锅汤”,跑水跑肥,怕旱怕涝。在周围的几十个国营农场中,这个农场的生产条件算最差的。过去,他们种地忽视养地,地越种越薄,粮越打越少。一九六三年粮食亩产只有一百六十二斤。
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曙光农场党委决心学习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夺取粮食高产。
这个问题一提出,不少人摇头表示怀疑。有人说:“白浆土还能高产?我看办不到!”就在这一年,场党委领导职工在四百五十亩耕地上进行改土试验,每亩地一次施五吨有机肥,结果玉米亩产五百六十斤。五连把扔掉了的三千多亩“兔子不拉屎”的地收回来,改土施肥,共打了六十多万斤小麦。事实对人最有说服力,改土就能增产。全场职工坚定了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的信心,在一九六六年积造有机肥十万吨以上,第二年粮食亩产就达到三百六十八斤,创造了建场以来的最高水平,经营也扭亏为盈。
可是,以后连续三年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场党委迷失了方向,组织不少人力、畜力和拖拉机到林区去伐木挣现钱,严重影响了农田基本建设,每年积肥从十万吨下降到六万吨,粮食亩产又回到十年前的水平,还出现了亏损。
这一情况给场党委敲起了警钟。他们进行开门整风,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对照大寨找差距,认识到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端正办场方向,认真学习大寨精神,艰苦奋斗,大办农业,把农田基本建设当作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才能把农业搞上去。
打这以后,全场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都出现了新局面。党委切实抓,群众齐心干,改土的办法也就多了。一是以粪肥改土,人粪畜粪一齐上;二是以客土改土,挖草炭、黑土和塘泥,掺在耕地土壤中;三是以植物改土,种植绿肥和豌豆,实行秸杆还田;四是以沙改土,挖河沙,利用炉灰渣和炕洞土,掺入白浆地。许多人成了“改土迷”。
为了增加肥料,全场大力发展养猪业。场里建立了一支有一百八十多人的专业积肥造肥队伍,各农业连队都组织了积肥班,常年积肥造肥。与此同时,还号召人人动手,大打积肥造肥的人民战争。近几年,全场每年积肥造肥二、三十万吨,加上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往白浆土里掺沙子等措施,把十五万亩耕地普遍改良了一遍,有的改良了两遍。耕地的土壤结构得到改变,有机质含量增加了,粮食亩产就不断上升,上了《纲要》,跨过了“黄河”,取得了过去不敢想象的成绩。
白浆土不能高产的保守思想被打破了。但场党委并没有以此满足,他们想着怎样把产量进一步提高?一九七四年冬天,场党委组织连队干部到大寨学习。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增产的门道。
从大寨回到农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集中群众的智慧,制定了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规划,提出了“兴修水利奔‘长江’”的战斗口号。他们在动员群众这样干的时候,还大张旗鼓地宣扬了十五连的先进经验。这个连的耕地全部在岗顶上,十年九旱。土壤经过改良后,由于缺水,肥效得不到充分发挥,粮食产量增长缓慢。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全连利用农闲时间大干苦干,建起了一座抽水站,一九七四年春天完成了配套工程。当年粮食亩产过了“黄河”,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大寨的启示,十五连的榜样,有力地推动了全场的水利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场修起水库三座,提水上山工程五座,小塘坝十三处,灌溉面积达一万九千亩;同时修了防洪排涝工程,排涝面积达到四万五千亩。有了水,生产又提高一步,全场粮食平均亩产过了“黄河”。
短期工程受了益,这个农场便开始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争取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一九七六年春天,他们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动工兴修一座五级提水上山工程。这项工程要经过五个山顶,总扬程九十二米,要装水泵三十台,建泵房和水池五处,打空中渡槽六百五十多米。工程一上马,资金材料等方面的困难接踵而来。他们以大寨为榜样,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资金不足,把经上级批准并已动工兴建的俱乐部停下来,再千方百计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他们还自己拉沙子,自己打石头,自己烧水泥。经过二百四十天的艰苦奋战,今年八月,这项五级提水的主体工程胜利完工了。清清的河水,通过一台台水泵、一级级渡槽,流到了六个连队的制高点上。目前,他们正在抓紧配套工程的施工。等配套工程完成以后,全场六万多亩岗地将得到灌溉,粮食产量又将出现一个新的飞跃。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