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曲无产阶级的国际悲歌——谈京剧《蝶恋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25
第6版()
专栏:

一曲无产阶级的国际悲歌
——谈京剧《蝶恋花》
冯其庸
每次看京剧《蝶恋花》,我总是激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从心里涌出“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这两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名句。
这真是一曲国际悲歌啊!
伟大领袖毛主席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杨开慧同志在湖南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又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灿烂的一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战友、夫人和学生杨开慧同志,是在这一伟大斗争中英勇不屈、巍然屹立的英雄人物。京剧《蝶恋花》光彩夺目地塑造了这个英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史上这光辉斗争的一页。
戏一开头,杨开慧在雄浑悲壮的音乐声中,深沉有力地唱:“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这首毛主席的著名《菩萨蛮·黄鹤楼》词。接着唱:“秋收暴动烈火旺,毛委员率队去井冈。深切的嘱咐记心上,开慧同志啊!坚持战斗在板仓。”这一序幕,以极其简练的笔墨,概括出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正在向广阔的农村深入发展的历史背景。
国民党长沙县东乡“铲共义勇队”队长兼乡长范瑾西的“拜访”杨府,揭开了这一场激烈斗争的序幕。杨开慧第一次上场,“辗转踏遍崎岖道”,“翠竹迎风舞长矛,越险阻归来把大计商讨,反‘清乡’要卷起革命怒涛”这几句唱,一下就有力地刻画出了这一人物的坚定沉着机智勇敢的思想和性格。在这一场戏里,剧作者和导演特别突出地描写了毛主席的来信,杨开慧在接信后的一大段唱,十分真实地写出了她的喜悦心情,描写了她在得到毛主席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指示以后的无比兴奋和充满着胜利信心的激动心情。
戏的尖锐冲突是以“铲共队长”范瑾西颁布何键的“十大杀令”,并当场枪杀革命群众这一事件开始的。当时在屠夫何键的“十大杀令”下,从岳北到平江、湘阴、浏阳一带,被害的革命群众,竟达十二万之多。戏里那个拿着一支红棕竹烟管的卖茶老爹的被杀害,并不是艺术夸张,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卖茶老爹被无辜杀害后,讨米娭毑痛哭老倌的几句滚板:“耳边如闻炸雷响,老倌把命丧,我眼枯无泪,痛断肝肠!”真是把她(代表着被压迫人民)心头积压的仇恨情绪,有如奔腾的瀑布倾泻了出来,她的这大段唱,是对反动派的血泪控诉。随之形成了一个群众控诉反动派镇压革命的滔天罪行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杨开慧同志出现在群众之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当反动派来搜捕杨开慧时,群众又机智地掩护了她。这样,就有力地描写了杨开慧与群众的血肉关系。
由于杨开慧同志领导的武装斗争严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反动派千方百计阴谋逮捕杨开慧同志。在《风云骤》这一场里,戏里进一步刻画了杨开慧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斗争性格。她发现自己已被敌人包围的紧急情况以后,当机立断,立即让孙嫂开窗出去把敌人引开,然后掩护赤卫队长向旭带着药品突出重围,她自己则机敏而又从容镇定地把党的文件迅速投入了炉火。当敌人破门而入时,党的文件早已成为一堆灰烬了。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杨开慧同志指挥若定,临危不惧,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暗转以后的《古道别》,是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的一场戏。剧作者为杨开慧一口气安排了四十二句唱词,充分抒发了这个英雄人物的崇高胸怀和她与乡亲们的无比深厚的情谊。这段唱词的唱腔也是富于变化的,开头六句是比较低沉舒缓的“二黄清板”,之后是“原板”、“快二六”到“快板”,调子从比较低沉舒缓转向激烈高昂,有力地刻画了英雄人物坚定不移的斗争性格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导演对这场戏的处理也别具匠心,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反动派对杨开慧的重重戒备,另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广大群众对杨开慧难舍难别的阶级感情,在舞台深处的山路旁、山坳里、山坡上,东一堆西一堆的三三五五的群众,在拭泪遥送。这样的处理,并非单纯为了情节的需要,而是有生活根据的。据调查,当时反动派在重重的戒备下押走杨开慧同志时走的就是这条“长岳古道”,而当时的群众,不顾白色恐怖的威胁,利用山区的地形,有的在山路旁,有的在高坡上挥泪目送。被押走的除杨开慧同志外,还有毛岸英和陈玉英同志(就是戏里的孙嫂),因为他们两个是妇女,一个是小孩,山路崎岖难行,竟有一位姓缪的老头挺身而出,推了一辆小车送他们到车站。这一段戏,就是这一激动人心的斗争生活的艺术提炼。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较深的感人力量。李维康同志的唱腔,吸收了婉转曲折的程腔的特点而又赋予刚健清新、沉着坚定的新的品质。充分运用声腔来塑造杨开慧这一崇高的英雄形象,是这个戏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演员突出的成功之处。
有压迫就有反抗。颁布“十大杀令”,枪杀革命群众是反动派的一次血腥镇压,随之而来的就是“松树坡”会议以后的夺枪——开展武装斗争,这是全剧的第一个大波澜。逮捕杨开慧并用酷刑“审讯”,则是一次更残暴的压迫。紧跟着的是一次更强烈的反抗,这是全剧的第二个波澜。《举篾刀》这场戏,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导演的处理尤具匠心。它写出了革命群众对反动派反动气焰的蔑视和坚决斗争。这场戏一开头就给这个普通的革命群众缪老爹安排了单独的一大段戏。这个缪老爹演得十分成功,这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自从失去了杨开慧后,他的内心情绪就与前几场戏大不一样了。《松树坡》一场儿子坡生的牺牲,他是很悲痛的,但我们看得出来他还禁受得住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还能沉住气。到杨开慧被捕后的这一次出场,表现了人物的心里埋藏着深沉的阶级仇恨!当他唱到“且看这铮铮篾刀显锋芒”,随即用尽力气磨刀,这一段唱词和这一磨刀的动作,有力地写出了他心头的悲愤和无比仇恨反动派的心情。剧本和导演的这种处理,很好地塑造了这个普通的革命群众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杨开慧同志在这一支革命队伍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截杀范剃头一段戏,使剧情更富于戏剧性,显示了革命的人民多么机智勇敢。短短的一段武打,不仅使剧情出现了一个大的波澜,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革命群众对杨开慧同志的无限关切和对反动派的无比仇恨。范剃头的最后被杀,让多少早已被仇恨压抑得无法喘过气来的观众,心情为之一畅。
《向朝阳》一场,是对杨开慧最后的一笔描写。她虽然天天受刑,遍体鳞伤,但她仍旧利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岸英讲革命的历史,讲《国际歌》的来历,讲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朱德等革命前辈的英勇斗争的光辉史绩,教育岸英学习和继承前辈的革命精神。但是,她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她在从容就义前的大段唱词,抒发了她的崇高的革命豪情,它是一首革命的抒情诗。在杨开慧高呼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在悲壮的国际歌声中,杨开慧烈士巍然挺立,冉冉上升,与正在月宫里迎接她的嫦娥和吴刚会面了。吴刚热情地捧出了桂花酒,嫦娥为她翩翩起舞,万里长空,顿时变得热气腾腾。
京剧《蝶恋花》在创作方法上认真实践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个戏里的有关杨开慧烈士的斗争事迹,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作者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历史特征,反动派的猖狂和白色恐怖的严重,大批的革命骨干力量都已上了井冈山,革命正处在困难时期,杨开慧正是挺立在这样的狂风暴雨中的一棵坚贞不屈的青松,一棵高大入云的白杨。但是,戏的结尾部分,却运用了革命浪漫主义的方法,让月宫里的嫦娥为忠魂起舞,让吴刚向忠魂献酒,有力地抒发了人们对杨开慧烈士的崇敬的心情,寄托着千千万万的群众对忠魂的悼念。
这个戏从毛主席的《菩萨蛮》词开始,中间穿插了《采桑子·重阳》,最后结束到《蝶恋花》。全剧洋溢着抒情的诗意,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戏也可以说它是一出诗剧,一曲无产阶级的国际悲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