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闽西石榴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26
第4版()
专栏:

闽西石榴红
张胜友
从古田会议所在地古田镇西行二十多里,就到了上杭县蛟洋山区。在这峰峦绵亘、林木佳秀的山山水水间,留下了毛主席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脚印,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高高的文昌阁,便是历史的见证。
据传说,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六年,迄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由主阁和两侧廊房组成,主阁五层,悬柱结构,底层呈四方形,顶层呈八角形,每层都有雄峙的翘角,塔尖还安有独具风格的葫芦顶。石拱大门两旁,鼎立着六根朱红大柱。整座建筑富有闽西山乡特有的色调:古朴,庄重,雄伟。
穿越过门前的石榴树和花丛,沿着青石铺砌的台阶,拾阶而上,是二层楼正厅。大厅正墙中央,悬挂着一面绣有铁锤镰刀的鲜红的党旗,党旗两旁贴着马克思、列宁的石印肖像。主席台上陈列着一块黑板,大厅里并排摆着六行整齐的红漆木桌长椅。这就是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当年亲自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场。
一九二九年,雪后初霁的新春,毛委员、朱军长、陈毅主任挥师下井冈,率领红四军挺进赣南闽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战长岭寨,三克龙岩城,先后歼灭土著军阀郭凤鸣、陈国辉两个混成旅共五千余人,用钢枪和大刀开创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闽西山水,顿时增辉,真个是“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为了总结斗争经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刚刚形成的红色苏区,毛委员应闽西特委邀请,作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代表自龙岩来到蛟洋,亲自指导闽西特委,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闽西第一次党代会。
那是一个骄阳艳艳的晴日,满山石榴盛开着火焰般的花朵。毛委员沿着翠竹掩映的山径小路,风尘仆仆来到文昌阁。红四军四纵委的代表,闽西各县县委、区委的代表共五、六十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线,跋山涉水,汇集在这里,来到毛委员身边。文昌阁呵,满怀豪情地迎接了敬爱的领袖和无产阶级的优秀儿女。
毛委员首先指导大会主席团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政治、土地、党务、武装、妇女以及物价、洋货侵入、工农业破产等项专题,向代表们进行了广泛周密的调查。每日清晨,当习习的山风吹散薄薄的雾纱,曙光照耀着群山和汀江时,毛委员就伴随山溪流泉,信步来到镇水塘边,与代表们促膝攀谈,细心询问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和乡村开展土地革命的情形。每天黄昏,当落日的余晖尽染山岗茂密的松柏与竹林时,毛委员就领着代表们走出一家家贫雇农的土楼、茅房,踩着阡陌小径,一路畅谈唤起百万工农,创建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每当夜幕笼罩山村时,毛委员便在一盏泥瓷油灯下,伏案疾书,神思专注地审阅大会文件和资料,思谋“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进而开辟中央苏区的宏伟图景,一直辛劳工作到月落星稀……
七月二十日,中共闽西“一大”在文昌阁二楼正式开幕了。代表们胸佩鲜红证章,庄重地进入会场。毛委员神采焕发,站在主席台上。他详细、周密而又精辟地论述了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并热情赞扬闽西党在斗争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广大群众投入土地革命斗争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毛委员又明确指出闽西党今后的基本任务就是巩固和发展闽西红色根据地。说到这里,毛委员挥动巨手,横空一劈,向与会代表高声问道:能不能巩固?
代表们异常振奋,激情满怀地齐声回答:能!
毛委员又侧着头,进一步亲切地问道:有什么条件?
这一问,把大家都问住了,代表们深深地思索,会场上一片寂静。
这时,毛委员拿起粉笔,在主席台的黑板上,刷刷地写下了六个条件。毛委员指出,闽西各县有了共产党,苏区已拥有八十万暴动起来的群众,而且普遍建立了红军、赤卫队,闽西的粮食可以自给,地形险要,便于与敌人作战,加之反动派内部矛盾重重,这些,都是有利条件啊!
接着,毛委员满面笑容,又扳起指头,形象地讲述了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基本方针。毛委员指出,要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必须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彻底消灭民团土匪,发展党,发展工农武装,建立红色政权,有阵地地波浪式地向外扩展。
毛委员的指示,方向明确,阐述深刻,就象一股东风,驱散了天空中的迷雾,就象一泓甘泉,注入了代表们的心田。毛委员的话音刚落,整个会场就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同阵阵竹啸和松涛汇合在一起,如春雷震响苍穹,在闽西大地久久回荡……
七月二十九日,代表们经过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毛委员亲自修订的《政治决议案》,确定了“坚决的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的总任务和各项斗争方针。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会议胜利闭幕了。
从此,毛委员魁伟的身姿,时时萦系在闽西人民的脑际;毛委员谆谆的教诲,时时响彻在闽西人民的心头。从此,盘盘闽山路,印遍了毛委员的脚印:苏家坡村传马列,新泉整训练雄兵,古田灯下写《决议》,才溪河畔调查忙……闽西大地,旌旗漫卷,星火燎原,闽西一百多万工农,挺起胸膛,举起刀枪。“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在那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人们仰望文昌阁,想念毛委员。老苏区人民唱道:
七月石榴红艳艳,
毛委员领?掌政权;
文昌阁里播火种,
山山水水红光闪……
历史的烽烟飞越四十八载春秋,闽西儿女跟着毛主席,前仆后继,谱写了多少壮美的诗篇!今天,我们怀着无限的崇敬和深切的忆念,又来到文昌阁,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们仿佛又看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步入会场,仿佛又听见毛主席的声音震撼山川……。登上楼台,极目远眺,昔日遍地烽火的红色故乡,正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抓纲治国,大干快上……
又是一年一度石榴红。文昌阁在翘首眺望,汀江水在深情呼唤:毛主席呵,您永远活在闽西人民的心坎里……(附图片)
下图:文昌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