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勇于攻关的人——记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人员谢雷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09
第2版()
专栏:

勇于攻关的人
——记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人员谢雷鸣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人员谢雷鸣,在科技岗位近二十个年头里,由于工作的需要,先后被调到四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从事科研工作,他都以惊人的毅力,不休止地探索前进,一次又一次地作出了贡献。
在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党把他这个中等专业学校材料力学的教师,选送去参加原子能工程物理的研究。六年过去了,他从一个对原子能工程物理不熟的门外汉,成为比较精通这门学科某一专业的内行,得到有关部门的很高评价。一九七○年,谢雷鸣接受了集成电路设计和制版方面的新任务。短短三个月后,由他负责设计、制版的高速电路触发器,试验证明性能完全符合要求。过了两年,谢雷鸣又被调去从事半导体物理的研究。他很快就研制出一种新型仪器,在非晶体材料的电子态研究方面发挥了作用。一九七四年,谢雷鸣挑起了进口电子计算机大面积测试仪验收调试的担子。在不长的时间里,他不仅从不懂计算机技术原理,变成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目前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而且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本所和兄弟单位的一批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出了大力。
共产党员谢雷鸣每干一行,总是边干边学,力求弄懂弄通每一门新学科的理论知识。一九七四年初,他来到电子计算机大面积测试仪小组。面对陌生的一切,他毫不畏缩,一头钻了进去,先后读了四、五十本国内外有关电子计算机的专业书,深入许多制造和使用单位观摩学习,一个多月就基本上掌握了电子计算机运算程序编制的方法。然后,他就在一台进口电子计算机上大胆实践,编写了一套程序,巧妙地揭开了它内部运算的奥秘,改变了计算机的部分操作系统,接换了外部设备,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了它的使用效能。
“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科技人员钻研业务有罪,许多人都不敢进图书馆看书。谢雷鸣不理那一套,他成了图书馆的一名常客。在那里,他翻资料,查文献,做笔记。常有这样的情形:夜深了,工作大楼里绝大多数灯光熄灭了;而谢雷鸣房间的灯光却还亮着,有时通宵不熄。只要钻进书本或进行实验,他就专心致志地干下去,直到胃痛了,才发现早过了吃饭的时间。有时,他埋头运算一个数据,等到拿出结果,抬头向窗外看去,才发觉已到了第二天的黎明。他就是这样日以继夜地工作,甚至连续战斗几十天。
多少年来,谢雷鸣把自己的绝大部分业余时间,包括节假日,都投入到科学实验中去。正因为他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常常提出一些创见,工作效率之高也是突出的。有一次,他连续苦干七天七夜,就编写出一套用于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图形编辑程序,受到同行的赞扬。最近,他又和战友们投入新的研究工作,决心以新的成绩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