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研究技术不能光靠八小时工作”——记工人工程师付景新刻苦钻研、革新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14
第2版()
专栏:

“研究技术不能光靠八小时工作”
——记工人工程师付景新刻苦钻研、革新技术
记者最近来到河北铜矿访问,走上采矿工作面,立即被这里的机械化作业吸引住了。只见凿岩台车的钻杆飞速旋转,不一会打出一排排炮眼。炮刚放过,大型蟹爪式装岩机开上去,伸出两只螃蟹腿似的爪子,迅速有力地把大块小块的矿石扒到运输带上,哗哗地倾落在车箱里,只用一分多钟就把载重八吨的汽车装满了。然后,卡车把矿石送往选矿厂。
在这里,过去那种手抱凿岩机打眼的情况没有了,用耙子、簸箕装矿石的办法革除了,人工推车倒运矿石的情景也不见了……采矿作业正向着机械化现代化迈进。
河北铜矿的生产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工人工程师付景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矿上的同志介绍,二十多年来,付景新与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一起,刻苦钻研,革新技术,先后研制成功四十多种采掘、装运机械设备,使矿山机械化逐步发展起来。
大型蟹爪式装岩机,就是付景新近年来技术革新中的又一朵鲜花。它可以扒装大块矿石,和汽车配套使用,每小时能装矿石一百八十到二百立方米,装岩速度是过去任何一种装岩机都比不上的。
在河北铜矿,人们都说付景新是“革新迷”。他为了实现矿山机械化,常常废寝忘餐,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他在百货商店看到一种能跳的蛤蟆玩具,便买了一只,回家拆开,研究“蛤蟆”为啥会跳的道理。出差到营口,他看见一个人扛着一部轧面条机,便一直追赶到火车站,看了个究竟。在天津,他钻到海河解放桥的桥墩子下边,琢磨大桥为啥能够起落。在石家庄,他两次跑到东方红体育场,蹲在地下,细心研究一台修理跑道的机器。连自行车的倒蹬闸,纺纱机的纱锭等等,他也要细心研究一番,弄清它的结构和原理。他经常说:“研究技术不能光靠八小时工作,走路、吃饭、睡觉都要想,到那都要注意看,随时随地收集有关的技术资料,到时候就会用得上。”
有一次,他出差路过北京东四大街,遇见几个工人坐着升降机修理电车线路,机器一开,工人乘坐的工作斗就被顶起三米多高。看到这情况,付景新立即匆匆走过去,观看升降机的起落结构。
几个月后,他在试制具有小巧、准确、快速特点的斗式转载车时,就把这次学到的起降原理用上了。
付景新这个“革新迷”,真是走路想着革新,吃饭想着革新,有时睡梦里也喊着革新。有一年,已经是腊月三十日晚上了。矿山上亮起万盏灯火,爆竹声响彻夜空,矿工们高高兴兴地吃饺子过年。而付景新家,左等右等也不见他回来,原来他还在忙着进行革新试验,早已忘了这晚是除夕之夜。近年来,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技术革新的劲头不减当年。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想着技术革新而睡不着觉,香烟一支接一支地吸着,方案一个连一个地酝酿,当突然有所发现,他把烟头一掐,披上衣服就起床走了。在设计制造大型蟹爪式装岩机最紧张的时候,他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离开现场,有时半夜里他还在研究试验。
年过六十的付景新,一天到晚,工作服不离身,工具不离手,跑车间,下矿井,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研究革新技术。他说:毛主席指示的三结合的道路是宽广的道路,离开了工人就一事无成。
一九六六年,敬爱的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亲切地接见了付景新等几个同志。周总理把付景新叫到跟前,问长问短,亲切地嘱咐他搞设计一定要学好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用毛泽东思想作指导,要实行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周总理亲切的指示,一直鼓励着付景新在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他制造的铲运机经过“三割一补”的故事,就能说明他是怎样虚心地依靠工人群众的。
付景新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设计的铲运机制成了。把机器开出去试验时,工人说:“铲斗大,装不满。”于是割去了一块。第二次试验,工人说还大,又割去了一块。这样割了三次,结果又显得小了。工人又建议增大一点,于是又补上了一块。按照工人的意见,经过“三割一补”,铲斗的大小合适了,用起来很顺手。
工程师设计的机器,挨了工人“三刀一焊”,似乎很新鲜。但是对付景新来说,这是件平常事。他认为工人最有实践经验,搞设计制造,应该虚心听取工人的意见,吸收他们的智慧。因此,他每试制一种新的矿山机械,都要征求工人的意见,和工人一起进行试验,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工人们的建议,反复改进,直到工人们认为完善为止。付景新说:“这些年,没有一台设备是我个人创造出来的,所有的技术革新都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