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主攻方向放在“水”字上——浙江嘉兴地区农田基本建设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16
第3版()
专栏:

主攻方向放在“水”字上
——浙江嘉兴地区农田基本建设札记
本报特约记者 冠西
留荣大叔种西瓜,在新丰镇这一带是有点名气的。同样的土质,同样的品种,别的队一亩收三四千斤已经算不错了,他一亩能收六七千斤。他种的瓜,个大,皮薄,汁水多,甜度高,比别队的要高好几度。
不论晴天,雨天,也不管早晨,黄昏,只要你到繁荣一队去,总看到他戴一顶旧草帽,在生产队这六亩半瓜地里活动着。那里是一片翡翠世界。那些“旭东”呀,“解放”呀,“华东二十六”呀,种种名色的瓜,张着肥嫩的叶,吐着蜷曲的须,伸着毛茸茸的藤,你追我赶地在争取着自己的空间,而那些初生的幼瓜,就在繁茂的花叶荫护下,悄悄地膨胀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给人以丰收在望的无限喜悦。
留荣大叔的瓜为什么种得好?就农业八字宪法来说,他样样都下过功夫。这对种好别的农作物都有启示。而我们从他那里得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是个“水”字。
“水”是八字宪法的一个字。留荣大叔在种瓜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水是农作物的命,水也是农作物的病。他说:我们“下三府”这里(指杭嘉湖)多的是水。不当要水的,水多了就长不好。他指给我们看,他的瓜田,每一畦之间都有一条两尺多深的沟,这些沟挖得既深又窄,边光底平,直通田塍边的排水支渠。他又指给我们看,每块瓜畦之上,每隔一米宽,有一条笔直的细缝,在细缝下面,是一条碗口粗细的排水暗洞。这是用电犁牵引着一种专用的打洞工具打成的。这些暗洞直通着那些笔直的深沟。有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排水体系,就大大降低了地下水位,有利于瓜类作物的根系发达。加上其他措施,就使每株瓜秧,藤壮,花繁,高产。他说,别队的瓜为什么长不这样好?地下水位太高,根扎不深,发得没有力,是个重要原因。
嘉兴地区水网地带的花草、麦类等春花作物的生长,何尝不直接受地下水位高低的影响!繁荣一队的花草,因为采取了挖沟打洞的措施,亩产可达七八千斤,别队同等条件下,不挖沟打洞,或洞、沟、渠不配套,或挖得不合技术标准的,每亩只收二三千斤。小麦田是否挖沟打洞,产量悬殊也颇大。其实,水稻作物就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这样。老农们说:水稻,水稻,并不常年要水。不该要水的辰光,不要说内涝成灾,地下水位不降低,也会影响产量。可见,这“水”字上有许多学问。
降低地下水位,已经比较普遍地引起嘉兴地区有些单位的注意。花草播种的季节,不少单位相互参观、学习和推广开沟打洞的经验。来到繁荣一队参观学习的也不少。走在那些暗洞、明沟、地下渠道旁边看看,渠比沟深,沟比洞深,而干渠又比支渠深,河道又比干渠深,这样就达到了排水通畅,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保证春花增产的目的。这是有了比较通盘规划的结果。但是,从大范围来看,也有麻烦的问题。这帐是万恶的“四人帮”和林彪欠下的。由于他们的捣乱,嘉兴地区整体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被他们破坏了。不要说是太湖流域的整体治理无法具体规划,就是东西苕溪下游地区的排水和大片圩田的内涝问题,也无法根本解决,加上许多内河航道,没有砌石护岸,每逢机船驶过,层层巨浪冲刷泥岸,河面不断加宽,河床不断抬高,直接影响了圩田排涝和地下水位的降低。
由此可见,要解决这里的“水”的问题,既要“小处着手”,例如打洞、挖沟、排灌分系等等。许多事例已经证明,这些措施,当年、隔年就可收到非常明显的增产效果,特别是对春花作物。又要“大处着眼”,采取整个流域、大片地区的整体综合治理办法。
在这里,我们看到嘉兴地区的主要负责同志。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同志,正在有关各县察看地形,调查研究,规划着两条主要的出海工程。他得出的结论,讲出的道理,和种瓜能手留荣大叔以及别的老农讲的基本一致:在杭嘉湖这里,不解决水的问题,想从全国闻名的“粮仓”地区(顺便说一句,只嘉兴一个县,每年提供给国家的商品粮就有三亿七千多万斤)拿更多的粮食,是不可能的。当然,这并不排斥其他条件的重要性。但是,从这里的实际出发,从去年冬季开始,农田基本建设的主攻方向应当放在那里呢?应当放在“水”字上。既要在局部降低地下水位上下功夫,首先保证春花丰产;又要在整体上解决内涝和适时排灌的问题。所谓适时,就是要排立刻就能排出,要灌马上就能灌足。这两条横贯整个水网地区的出海工程,主要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这是从前想了多年而没有办到的事。这还是第一步。要干好它,不流几个冬春的大汗是做不到的,粉碎了“四人帮”,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彻底改变杭嘉湖地区的面貌,这是一定能做到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后来,当我们来到桐乡的时候,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已带着背包,率领机关干部来到农田基本建设工地。
为了彻底改变水乡的面貌,嘉兴地区不少单位正挽起袖子要流大汗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