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华主席鼓励我们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访农民育种专家邓炎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16
第3版()
专栏:

华主席鼓励我们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访农民育种专家邓炎棠
夏收时节,我们访问了广东省著名农民水稻育种专家——新会县农民育种协作研究站副站长邓炎棠。
我们走进一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的房间,只见邓炎棠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桌上还摆着一本《国外遗传育种》参考资料。报纸上有几处划了红杠杠,特别引人注目:“要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实验,还要培养更多的科技人员。”“科学要兴旺发达起来,要捷报频传。”邓炎棠从学习华主席的这些指示谈起,介绍了他二十多年来的成长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是华主席鼓励我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
一九五二年,邓炎棠高小还没有毕业,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九五三年,党支部送他到县农业技术训练班学习。他从书本上看到谷子具有穗大粒多、营养价值高的特征,便决心让谷子与水稻杂交,使水稻也具有谷子的优点。可是,他不知道谷子什么时候开花,没法取得花粉。为此,他到地里观察,一连二十个白天蹲在田头,守着谷子,但看来看去,扬花期过去了,还没有看出一点名堂来。第二年,他照样观察了一个月,还是没有结果。怎么办?他翻开《实践论》,一字一句地学习。毛主席教导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主席的教导给了邓炎棠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第三年,他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坚持观察。一天午夜,黄色的花朵慢慢地绽开在他的眼前。邓炎棠兴奋地取了花粉。不久,试验成功了,被一些人认为高不可攀的远缘杂交的难关被攻克了。杂交品的第一代,结出了象狼尾巴一样的稻穗。以后他又用高粱、玉米、稗草、狗尾巴草等与水稻进行远缘杂交,也获得了成功。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主编的《中国水稻栽培学》一书中说,邓炎棠和其他一些农民育种家所做的工作,“对遗传和育种理论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在开初的十年,邓炎棠虽然培育出不少良种,有许多却在大田中推广不出去。他感到苦恼、焦急。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三日,当时在湖南省委工作的华国锋同志和另一位省委负责同志带领代表团前来参观。一天,华国锋同志步行来到了邓炎棠所在的环城公社农科站的种子试验田,兴致勃勃地视察了稻田,边看边问,对种子的名称、特性、与其他品种的比较等情况都一一作了详细了解。然后,脱了鞋走进稻田里细致观察,用手量谷穗的长度、数谷粒的多少,还选了十多个穗,一个多小时才离开试验田。回到公社农科站,华国锋同志又亲切地询问邓炎棠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生活等情况。邓炎棠一一作了回答。华国锋同志高兴地说,农民育种好。搞科学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特别是要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搞科学要靠这“两论”。要走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为群众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华国锋同志的话,使邓炎棠深受教育和鼓舞。邓炎棠特地选了华国锋同志称赞的良种——“南高广”、“朗白矮”各五斤,送给他。华国锋同志要付钱。邓炎棠说:是送的。华国锋同志坚持给了钱。第二年四月,湖南省委又派来四十多名技术人员,考察了一个星期。以后,这两个品种,在湖南的湘潭、衡阳地区普遍推广,成为当地的当家种。
邓炎棠牢记华国锋同志的指示,坚持到群众中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一九六五年,他根据广大贫下中农的建议,用“南高广”杂交“胜利矮”,育成了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耐肥早熟、穗大粒多的新品种——“胜矮”和“矮澄”这两个品种,单产高达九百多斤。广大贫下中农十分欢迎,积极推广使用。实践使邓炎棠深深体会到,华国锋同志关于搞科学实验要走群众路线的指示无比正确。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邓炎棠倡议组织全县育种大协作。这一倡议得到县革委会的支持。一九六八年,成立了一个有县、社七个农科单位参加的育种协作组,以后协作组逐步扩大到二十四个单位,形成了一个县、社、队三级育种协作网,大大加快了培育新品种的速度。一九六九年早造,协作组以刚引进的水稻良种“科字6号”为研究重点,邓炎棠在环城农科站,首先获得了以“科字6号”为母本,“珍珠矮”为父本的杂交种子一百粒。这年晚造翻秋培育后,获得经过分离后形态不一的种籽一市斤。一九七○年,把这些种籽以“协作”名称编号,分到各个协作点去进行单株栽培、观察、比较、鉴定。一九七一年便选出了具有两个品种优点的“协作9、10、11、12、69”等几个协作系统品科,这比一个单位单独培育快了三至四年。一九七二年,这些品种开始在大田种植,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好评。去年,佛山地区育种协作组在各协作点种植,都证实“协作”品种的优越性大,其中“协作69号”表现特别突出,既保留了“科字6号”株型好、抗倒性强、产量高的优点,又兼有“珍珠矮”抗寒性强、吃肥较少、成熟期比“科字6号”早十至十二天等优点,而且适应性强,沙田、围田、丘陵等地区都适宜种植。今年早造,佛山地区推广这个品种八十万亩,普遍获得了丰收。仅新会县种植的十八万多亩,平均每亩比其他品种增产一百多斤以上。
邓炎棠和协作组的同志们,成功地培育了“矮红”、“利矮”、“珍珠矮选”、“红梅早”、“协作”等十多个水稻良种,党和人民给予他很高的荣誉。但是,邓炎棠从来没有把成绩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他说:“要说这些良种是谁培育的,那是协作的结果,我只是尽一份责任而已”。他把取得的成绩作为争取更大胜利的新起点,继续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新高峰。
最后,邓炎棠高兴地给我们介绍了刚培育出来的一个新品种。他抓了一把种子,对我们说:这个已经改造了的“小家伙”良种,已经是第三代了,原来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但是我们没有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而是学习它,研究它,改造它,坚持洋为中用。它的谷粒细长、饱满,产量和它“母亲”一样高,但生长期要比它“母亲”短二十多天,而且需肥少,抗病力强,是个很有希望的种子。如果你们明年再来,一定能看到好的结果。他的话一字一句,是那么坚定、有力,眼睛炯炯有神,充满了信心,我们也受到了鼓舞。
《南方日报》通讯员 《南方日报》记者
(原载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南方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