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班子硬 士气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16
第4版()
专栏:

班子硬 士气振
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一连干部战士,正冒着严寒进行分列式操练。塞外寒冬,雪野茫茫。那威武的军容,刚劲的步伐,显示着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去年,北京部队某部一连担任战备施工,月月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军事训练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难度不同的三种射击,上级六次考核,一次良好、五次优秀;投弹,全连平均米数达到优秀;打坦克训练、超越障碍等十二个课目,总评是优良。
一连抓纲治军的成绩何以如此显著?战士们说:列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了铁班子,就有硬连队。
硬 汉 带 硬 兵
连长、党支部副书记张振文,是一连铁班子的一个硬汉。这些年来,张连长遇到一连串的不幸:哥哥因公牺牲,妹妹、母亲因病相继去世,前年唐山地震家里房屋倒塌,自己在一次演习中不慎造成右耳膜穿孔。亲戚朋友都劝他早点转业回家。张连长忆过去,看现在,想重任,在党支部会上坚定地说:“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我们家克服不了这样大的困难。没有党就没有我张振文的一切。为了保卫无产阶级专政,个人困难算得了什么!华主席号召我们抓纲治军学习硬六连,我舍得牺牲一切。”
张连长以这种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一心扑在建设硬骨头连队上。战士们说:“看到连长的样子,我们的劲头就来了。”
张连长热爱战士,熟悉战士,连每个战士手中的武器他都了如指掌。去年年初一次实弹射击,战士王先成打了个不及格,张连长当场责备他瞄准不认真,思想麻痹。但是检查结果,却是枪的毛病。这个教训,对张连长触动很大。他想,这几年,“四人帮”对部队建设干扰破坏很大,弄得基层军事干部不熟悉战士,不了解连队各种火器的性能,这咋能带兵打仗?!他铺盖一卷来到一排,一蹲就是三个多月。他跟全排同志逐个谈心,详细地掌握每个战士的思想、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的情况,并且亲自辅导训练。他帮助一班建成了连队硬骨头班,帮助二班解决了团结问题,帮助三班长改进了工作方法。他还集中群众练兵的智慧,虚心学习九班的经验,建立起“射击记录簿”,详细记载每个战士的训练情况,逐步熟悉了每个战士、每条枪。一次,上级进行实弹射击考核,平时打得较好的副班长穆爱增打了个不及格。张连长看了看靶上的弹着点,对在场的领导同志说:“小穆的枪弹道偏高。”经校枪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张连长对战士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从不姑息迁就。
一次,师里组织十公里武装越野评比竞赛,通知炊事班要带行军锅,但没有讲清是带铝锅还是带铁锅。张连长从难要求,让炊事班带上了铁锅,重量比铝锅增加了六、七斤。评比结果是,一连获得武装越野第一名。
第二练习实弹射击那天,下起了大雨,有的同志估计打靶时间会向后推迟。没料到,张连长把手一挥,说:“打靶打硬靶,原定时间不变,跟我来!”雨水模糊了武器的缺口和准星,全连实弹射击仍取得优秀成绩。
有天晚上,驻地一个单位邀请一连指战员看电影。从营房到电影放映场不足一里地。当部队快进入放映场时,张连长听到个别同志的步子零乱,就下了“向后转走”的口令。就这样,连续走了三个来回,直到全连步伐整齐一致,才带进放映场。群众开始莫名其妙,后来知道了“内情”,都赞不绝口地说:“一连的作风真是过得硬!”
为 战 士 操 尽 心
为了培养连队团结战斗的好连风,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刘林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他常说:“党把战士交给咱,咱要为战士操尽心。”新战士崔建国刚来连队象个小老虎,样样工作干在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小崔的干劲渐渐减弱了。有的同志说:“小崔是三分钟热度。”还有的说:“小崔骄傲了。”大伙的议论,使小崔背上了思想包袱。刘指导员对小崔入伍以来的表现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小崔的干劲是不如以前猛了,但他积极要求工作的精神却始终未减,总好象力不从心。是不是身体有病?刘指导员找小崔谈心,一连几次,小崔总是摇摇头,说:“没有病。”
刘指导员把被子搬到了班里,睡在小崔旁边。他每天都睡得很晚,细心观察小崔的睡眠情况。一连几天,刘指导员发现战士们经过白天紧张的施工和训练,躺下不一会儿便睡着了,唯独小崔展转难眠,有时还出现气短现象。他把这些情况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对小崔的工作进行了适当调整,并送他到医院检查。那天,正巧负责透视的医生没在家,小崔被误诊为感冒。听说是感冒,小崔便不在乎,工作照样干。可他吃饭一天天减少,体力一天天减弱,还常常冒虚汗。刘指导员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意识到小崔的病一定不轻,便派卫生员带着小崔再次去医院,并让卫生员将自己观察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医生,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小崔患的是胸膜炎,当天就住了院。医生感动得对卫生员说:“你们指导员真比我们当医生的还细啊!”
刘指导员经常告诫自己:作为一个基层政工干部,就要摸准战士的思想脉搏,尽量不使战士走思想弯路,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在一连,刘指导员思想工作做到“家”的故事广为流传。去年九月,五班长魏明清的家里接连来了三封电报,内容分别是:“母病速回”、“母病重速回”、“母病危速回”。支委们研究时感到很难办。让他回去吧,连里马上要参加训练考核;不让他回去吧,那小魏又会怎么想呢?大家让刘指导员表态。刘林益说:“小魏的母亲不会病得这么重,小魏目前可以不探家。”事情决定下来后,他一面找小魏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一面给小魏的家里写了封信,代表连队党支部对大娘表示慰问,询问如果有什么困难连里尽可能帮助解决,同时又讲清连队目前的任务很紧,小魏暂时还不能回去。过了些日子,小魏的母亲来信了,信中说:看了连队党支部的信很感动也很惭愧,因为我的病并不象电报上讲的那样重,只因小魏的哥哥给小魏找了个对象,想让他回来看看。接到信后,大伙儿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感到奇怪,指导员怎么知道小魏母亲的病没有这么重呢?原来,刘指导员为了更好地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先后与十多个战士的家庭建立了通信联系。就在小魏接到电报的前三天,指导员还收到过小魏母亲的一封信,说她以前患慢性肝病,现在基本上好了。刘指导员的判断就是根据这封信做出的。同志们纷纷赞扬说:“刘指导员的思想工作,真是做到了‘家’呀!”
当好连队建设的“先行官”
上级举行的十公里武装越野开始了。一连指战员个个身强力壮,精神抖擞,胜利跑完了全程,获得第一名。熟悉内情的人都说,一连的同志们有这么好的体质,是与党支部委员、炊事班长田恩生和他的战友们的努力分不开的。
去年四月,小田被调到炊事班担任班长。当时炊事班是全连的后进班,八个同志五个不安心本职工作,伙食搞不好,战士意见大。小田来到炊事班后,白天和大家一起洗菜做饭,晚上找战士谈心,帮助大家树立全心全意为连队建设服务,当好连队建设“先行官”的思想。在他的倡议下,全班很快制定出学习硬六连的规划和措施,决心苦战一年,甩掉后进帽子,走在连队建设的前面,做到“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为了熟悉同志们的口味,小田带着炊事班的同志深入到班排,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提高烹调技术,他四方求教,走到哪,学到哪,先后向驻地附近的民工连学会了玉米面饼的烙法,向本营三连学会了金银卷的蒸法,向承德腌造厂学会了十几种咸菜的腌法。小田的父亲是个老厨师,他回家探亲拜父为师,二十多天假期学到了很多做饭炒菜本领。
田恩生同志常说:“炊事工作紧连着军政工作,直接影响连队战斗力,说什么也要搞好。”淡季蔬菜少,他就带领全班生豆芽、磨豆腐。他坚持粗粮细作,粗细粮搭配,主食、副食每餐都有两样以上。部队施工,他和炊事班的同志把开水送到工地;战士们采石受了雨淋,他把热腾腾的姜汤、面条汤送到大家手里;那个战士病了,更少不了把可口的病号饭端到床前;那些同志外出办事了,他都一一记在心上,留好热饭热菜。为了节约开支,把钱用在改善伙食上,小田和炊事班的同志经常亲自动手补笼屉、修笊篱,一年来从未因炊具乱花过一分钱。
小田经常对班里同志说:“平时能保证战士身强体壮搞训练,还是个低标准。战时能保证战士身强体壮杀敌人,才是高标准。”为了达到这个高标准,他带领全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战地野炊时,在四十分钟内就可做出全连百多人吃的“三饭、三菜、一汤”。团里专门召开了生活管理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
一连的伙食搞上去了,炊事班一跃成为全连学习“硬骨头六连”的先进班,去年荣立集体三等功,田恩生也被团里树为学习雷锋的标兵。
在党支部“一班人”的率领下,一连去年年底胜利地跨入了学习“硬骨头六连”的先进行列。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湖南省新化县城关镇罗盛教武装基干民兵连的民兵们以硬骨头六连为榜样,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杀敌本领。这是民兵连长刘海初组织民兵进行军事训练。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