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 泗阳县委倾听群众意见扎扎实实治农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18
第4版()
专栏:

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
泗阳县委倾听群众意见扎扎实实治农田
据新华社南京电 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来,江苏省泗阳县的农田基本建设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在这以前的二十多年中,全县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动土数亿方,其中有许多是无效土方;而从这之后的两年多来,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动土一亿多方,百分之八十都见了效。这一可喜的变化,是中共泗阳县委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结果。
泗阳县地处淮、沭、沂河下游,地势低洼,大部分农田受洪涝威胁,历来多灾低产。解放以来,全县虽然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但由于受刘少奇、林彪,特别是“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搞形式主义,挖的无效土方较多,却收效不大。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后,县委常委学习会议精神,围绕着解放以来农田基本建设中的问题查找原因,展开讨论。大家认识到,这些无效土方的形成,除了缺乏治沙治河的经验外,主要是受形式主义的影响,不从实际出发,搞出的工程是花架子,好看不顶用;有的是不能因地制宜,搞好了也无用;有的工程不能保证质量返工重造;有的工程搞起来以后配套跟不上造成浪费。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是县委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不良作风造成的。县委从思想路线上分清了是非,决心深入实际,倾听群众意见,不图形式,不务虚名,扎扎实实把农田基本建设搞好。
泗阳县委在制订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时,坚持从实效出发,不搞“一刀切”。在制订一九七六年冬和一九七七年春的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时,有个别同志要求把所有耕地搞成“一律化、一条线、一个样”的方块田,认为这样做气魄大,有个大干快上的样子。有的公社还提出在开挖沟渠、平田整地中,遇到房屋要拆,遇到树木要砍的口号。县委意识到,这样搞,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由于地势选择不宜,有的工程搞了以后,会排不出,灌不上。县委再一次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统一思想,然后,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代表组成“三结合”规划小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初步规划方案,然后再发动群众讨论,最后制订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方案。这个方案“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按地势挖沟整地”,不搞形式主义的一条线和等距离,尽量避开村庄、民房和树木,个别住户非拆迁不可的,也要帮助把新房及时盖好再迁。这样做深受群众欢迎,大家干劲倍增,一个冬春,全县开挖疏浚了五条比较大的河流和七十多条排水沟,加上平田整地,共动土四千一百多万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泗阳县委领导非常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的质量,对县里一些影响较大的骨干工程,县委常委们都要到实地调查几次、研究几次,亲自同群众商量作出施工方案,并在工地带头参加劳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九七五年冬天,县里计划在西南部开挖一条排灌河。原来的方案要挖掉五千亩农田,拆掉上千间民房,把原有的五河旧河道全部作废填掉。群众反映很强烈,许多人提出,只要利用原有的旧河道改造一下就行,何必如此劳民伤财?县委听取了群众的意见,领导成员深入现场调查,否定了原来的方案,决定集中人力物力改造五河旧河道。这一改,不仅少挖了几十万方土,节省了八十万元钱和大量物资,而且河道排水通畅,使周围三个公社十二万亩土地当年受益。
两年多来,这个县狠抓主要矛盾,着重整治和疏浚了九条主要河道,两千多条大小干渠,圈圩田三十二个,平田整地四十三万亩。同时兴建了非常急需的机电排灌站九十六座。对于一些投工较多,不能马上见效而又一时影响不大的工程则果断地进行削减和缓办;对于工程大非干不可的,则采取全面规划,分期治理的原则,每年治一段,年年见成效。近二、三年内,这个县较为显著地改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