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是书记“出征”的时候了——湖南衡阳地委书记从拉犁到大办农业机械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20
第1版()
专栏:

是书记“出征”的时候了
——湖南衡阳地委书记从拉犁到大办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书记要出征”。出席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的代表们认为,要在一九八○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尽管担子很重,任务很艰巨,只要省、地、县委加强领导,书记动手,亲自出征,事情就可以办起来。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介绍湖南省代表喜欢提到的一个故事:
事情发生在衡阳地区。这里,一九七四年以前,拖拉机还很少,农业机械化也没有提到地委的议事日程上。有一次,地委书记到衡阳县西渡区检查生产,那是夏季抢收抢插的大忙季节,他见到一部分社员,为了抢季节,人拉犁耕。群众的干劲使他很感动。他挽起裤子,下田同社员一起拉犁,受到群众的称赞。有人把书记拉犁写了材料,推荐给省报,建议表扬。该不该表扬呢?有关负责同志在审查稿件时考虑再三,地委书记这种同人民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好的,值得表扬。但一个地委书记光这样作还很不够,还应该抓机械化。地委没有很好地抓机械化,因此,不能表扬。不久,衡阳地区农机战线也送来大字报,要求地委书记用拉犁的劲头来抓农业机械化。这一下,震动了地委书记,开拓了地委的思想:一个共产党的地委,为什么不能想办法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领导社会主义农业,用小农经济的办法怎么能行呢?不给农业安上“铁翅膀”,农业哪有根本出路?
认识解决了,书记出征了。一九七五年,地委一、二、三把手,亲自动手,会同有关部门,规划农业机械化。全地区投资三百五十多万元,增加三百八十多台生产农机的设备,大搞三马力、五马力、十马力动力机械、手扶拖拉机和旋耕机生产会战。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两年,自产三万多吨钢材、生铁,有两万多吨用到农业机械化上。开始也有阻力。有人不愿搞旋耕机,说
“大头”不抓,抓了“尾巴”。地委书记同主管农机的地委负责同志,组织了水田人拉犁、牛拉犁、拖拉机旋耕的现场对比,机耕超过了上百人拉犁的劳动效率。事实教育人,地区农机厂的干部工人说:有“头”无“尾”,化不出名堂;生产旋耕机,“尾巴”小,作用大。这个厂完成了全年生产水泵的任务,同时建成了年产一万台旋耕机的生产能力,去年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地委书记带头出征,各级书记一齐跟着上。祁阳县委研究决定,一九七六年建成生产能力为年产五千台五马力的柴油机厂,建一座发电五千千瓦的水电站和年产五千吨生铁的小高炉、年产五百吨的农药厂。这四个任务,以建电站工程最大,困难最多,投工量比往年一年全县农田基本建设总投工还多。当工程进入决战阶段时,县委书记刘明高、副书记郑纯发,带领公社、大队书记和三万民工,日夜奋战在工地上。领导有干劲和决心,干群就协力同心,工程进度很快,当年设计,当年建成,当年受益,解决了五个区(镇)农机生产、修理、排灌、农副产品加工和部分社员家庭照明。其他三项任务也按时完工。书记动手,农业机械化障碍扫除了,上得很快。从一九七五到一九七七年,三年时间,全地区植保、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动力增加了十四万五千多马力,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自办小水电,增加了电力二万二千五百多千瓦;自办小化肥,共增加化肥十三万四千多吨;机耕面积增加了一点六倍。
衡阳地委书记从拉犁到狠抓农业机械化,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今后三年,全国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比衡阳地区当时的主客观条件要好得多。当前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全党动员,书记带头出征,不要把农业机械化的任务只交给业务部门去办。一些地方参加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的代表说:三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我们有信心,但是也担心。有信心,就是华主席、党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加快速度,千方百计在一九八○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山东、广西等省、区,书记动手,全党大办农业机械化,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以生动的事实激励了大家,鼓起了斗志,长了精神。为什么担心?是时间短吗?代表们说:争分夺秒,抓住战机,一年能干几年的事。是缺资金、少材料吗?代表们说:以自力更生为主,加上国家必要的支援,农机化是能干得出来的。他们担心的是领导跟不上形势。省、地、县、社各级领导要全面抓起来,书记要动手,要出征。在决战时刻,要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早一天动手,早一天主动,动作越快越好。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