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是谁对历史唯物主义挑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1-23
第3版()
专栏:

是谁对历史唯物主义挑战?
石 苑
湘剧《园丁之歌》是一出反映教育革命的好戏,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鼓掌称赞。然而,“四人帮”却恨之入骨,对它施行反革命“围剿”。他们抓住剧中的一句唱词“没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横加攻击,给扣上“历史唯心主义的反动观点”的帽子,污蔑《园丁之歌》“鼓吹”这种“谬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然挑战”。
“四人帮”拿不出什么象样的理由,只是拼凑了一套荒谬的三段论:一、历史是奴隶们创造的;二、奴隶们是没有文化的;三、所以没文化是能够承当革命重担的。乍一看,这些说法似乎很唬人;实际上完全是骗人的把戏,这个三段论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劳动人民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也是阶级斗争的主力军,因此,历史是奴隶们即劳动群众创造的。“四人帮”硬把创造历史同没有文化连在一起,要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也没有文化,才能创造历史,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肆意歪曲。
奴隶们之所以没有文化,是因为剥削阶级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剥削者知道,文化是奴隶们争取解放的武器,他们害怕奴隶们起来造反,因此也不让奴隶们掌握文化,迫使劳动人民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以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奴隶们在革命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文化,也确实碰到过种种困难,遭受过不少挫折,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是很多的。从奴隶们没有文化这一历史事实中,怎么能引出“四人帮”胡扯的“革命不要文化”的结论来呢?
奴隶们没有文化,也不是简单地由统治阶级的意志来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当人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除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微少剩余的时候,只有少数特权分子能从事脑力劳动,而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必须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到了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消灭阶级创造了物质前提,也为改变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状况创造了物质前提。劳动者从没有文化到占有文化,这是历史的必然。可是在“四人帮”的三段论里,劳动人民没有文化却是永恒不变的。这是十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生产力的发展为劳动者人人都掌握文化提供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只有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才能变为现实。因此,当然不能等待文化普及之后再去革命,而要通过革命来为普及文化开辟道路。但是,这丝毫也不意味着文化对于革命无关紧要。列宁一方面批驳了那种认为在文化不发达的国家里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谬论,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文化是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列宁说过:“劳动者渴求知识,因为知识是他们获得胜利所必需的。十分之九的劳动群众已经懂得:知识是他们争取解放的武器,他们受到挫折就是因为缺少教育,……他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从自己的失败和错误中学习。他们知道,要胜利结束他们所进行的斗争,是多么需要教育。”(《列宁全集》第28卷第70页),然而,“四人帮”却要否定这条劳动群众已经从失败和挫折的经验中懂得的真理。“没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明明讲的是革命者掌握文化的重要性,“四人帮”却偏偏说这是宣扬“无文化者不准革命”,这完全暴露了他们以维护历史唯物主义为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
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以后,要承当历史赋予的革命重担,就更加需要有文化了。无产阶级不但要善于破坏旧世界,而且要善于建设新世界,没有文化行吗?无产阶级要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没有文化行吗?无产阶级要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生产力各个领域继续进行革命,没有文化行吗?无产阶级要逐步缩小三大差别,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没有文化行吗?因此,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不仅要造就自己的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而且要使每一个工人、农民都成为有文化的人。《园丁之歌》中的教师俞英用“没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这句话,教育学生为革命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是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四人帮”在已经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中国鼓吹
“没文化也能承当革命重担”的谬论,才是真正地对历史唯物主义挑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